下载此文档

中医闻诊.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医闻诊
中医闻诊中医闻诊【教学要求】1.掌握咳嗽、哮、喘、呃逆、嗳气、喷嚏、谵语等变化及其一般临床意义。
2.熟悉呼吸、语言、呕吐等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一般临床意义,口气、汗、痰、二便、带下以及病室气味等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要求】
1.掌握咳嗽、哮、喘、呃逆、嗳气、喷嚏、谵语等变化及其一般临床意义。
2.熟悉呼吸、语言、呕吐等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一般临床意义,口气、汗、痰、二便、带下以及病室气味等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一、听声音
语言声音的发出,不仅是喉、会厌、舌、齿、唇、鼻等器官直接作用的结果,而且与肺、心、肾等内脏的虚实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
听声音是指听辨病人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变化以及咳嗽、呕吐等脏腑病理变化所发出的异常声响,来判断疾病寒热虚实性质的诊病方法。
听声音的内容包括听辨病人的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肠鸣等。
(一)、语声
声音的辨别要注意语声的有无,语调的高低、强弱、清浊、钝锐,以及有无异常声响,以供辨证参考。
一般来说,语声高亢宏亮有力,声音连续者,多属阳证、实证、热证,是阳盛气实,机能亢奋的表现;语声低微细弱,懒言,声音断续,或前重后轻,多属阴症、虚、寒证,多为禀赋不足,气血虚损所致。
1、声重:多属外感风寒,或湿浊阻滞,肺气不宣,鼻窍不通所致。
2、音哑、失音:声音嘶哑称音哑,语而无声(完全不能出声)称失音。
“金实不鸣”:新病音哑与失音,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痰湿阻肺,邪闭清窍所致。
“金破不鸣”:久病音哑与失音,多因肺肾阴亏,阴虚火旺.“妊娠失音”:妊娠后期出现音哑与失音,也称子暗。也有暴怒喊叫或持续高声喧讲,伤及喉咙所致音哑或失音者,多属气阴耗伤之类。
失音与失语的区别:失音是声音不能发出;失语是不能言语。
3、鼻鼾 :若昏睡不醒或神识昏迷的病人鼾声不绝者,多属高热神昏或中风入脏之危候。
4 、呻吟: 呻吟声高亢有力,多为实证、剧痛;久病而呻吟低微无力,多为虚证。
5、 惊呼: 多为剧痛或惊恐所致,小儿发惊呼,多是惊风,成人发出惊呼,除惊恐外,多属剧痛或精神失常。此外,声音异常可见于痫病患者,多因风痰随气上逆所致,小儿啼哭不止或夜啼,多属过食生冷,脘腹冷痛,或心脾蕴热、或食积、虫积,惊恐所致。
(二)、语言
主要分析病人的表达与应答能力有无异常、吐字是否清晰。主要反应心神的状态,言为心声。
一般来说,沉默寡言,语声低微,时断时续者,多属虚证、寒证,烦燥多言,语声高亢有力者,多属实证、热证。
异常语言
病理、病性
常见病
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
热扰心神之实证
温病热入心包,或阳明腑实证,痰热扰乱心神
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声低无力,时断时续;
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疾病晚期,危重病人
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
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或气郁痰结、阻蔽心窍所致
癫证、郁证
错语:语言错乱,语后知错
虚证:多因心气不足,神失所养
久病体虚或老年脏气衰微者
实证:多为痰湿、瘀血、气滞阻碍心窍而成
异常语言
病理、病性
常见病
呓语:
睡中多言,吐字不清,意思不明
多因心火,胆热或胃气不和所致;
虚呓:久病虚衰,神不守舍
狂言: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躁妄言;
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痰火互结、内扰心神之阳证、实证。
狂病、伤寒蓄血证
语言謇涩:
神清,吐字不清或困难
因习惯而成者不属病态,若每与舌强并见者,多因风痰阻络所致。
中风先兆或中风后遗症

中医闻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485173816
  • 文件大小295 KB
  • 时间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