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涉江采芙蓉微课教学设计样稿.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涉江采芙蓉》微课教学设计
乌市第101中学 甘萍
导语:
中国是一个诗国度,在浩荡诗歌长河中,我们欣赏过波澜壮阔唐诗;感受过风光万千宋词,还从未曾涉足过上游那隽秀夺目标《古诗十九首》。今天,让我们经过学习其中一首《涉江采芙蓉》,来揭开它那神秘面纱。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齐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找准节奏)
师:听起来效果不错,大家能够根据五言诗,二三节拍来读,假如第三个字合适延长读音,效果会愈加好。
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老师提醒再次自由大声诵读全诗,并思索:本是要表示什么情感呢?
师:这位同学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忧伤”,那么我再追问一句:为何忧伤呢?(生:思而不见)。总结很正确,必是一位思绪灵敏同学。
过渡:由此可知,我们今天要讲就是思而不见忧伤之情。而这一切又是由采莲之事引发。
师:兰泽多芳草,为何独采莲呢?结合我们曾经学过诗句加以讲解:
这位同学举手很快:学《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时,就知莲高洁。还有屈原“制芰荷认为衣兮,集芙蓉认为裳”这里莲全部属于君子之花。
老师曾经读过一首小诗《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容颜如莲花开落
”,这里莲是佳人之花。还有《西洲曲》中“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里莲是爱情之花。
这些全部是借莲抒发美好情感,为我们营造清幽高洁意境。采莲如此雅致活动,谁能用优美语言给我们描绘呢?
夏秋之交,正是莲花盛开季节,妖童媛女,荡舟心许,摘几枝红莹可爱荷花,送予心上人,这是多么美好欢乐事啊,我们仿佛听到湖畔传来欢笑声。可正所谓“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全部美好,全部被一声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叹息惊醒。是啊,思念人不在身边,全部愉快全部是泡影。
师问:把这两句改成“所思在远道,采之只等闲”适宜吗?
这位同学发觉,原句用是设问,能凸显孤独失意之感,正如我们学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句一样,不管是借酒浇愁苦闷,还是漂泊失意凄苦,亦或是不可遏制愁情。全部是人不知而自知孤独失意,自知却无法排解而深陷其中。设问最能凸显此境。
这位同学也说不好,这种相思人不见,不见又常思,思而无法自拔,只有原句能表示这种深深思念。
师:同学们体悟多么深沉,这句设问是有前面乐景而来,以乐写哀,更增其哀。正如我们学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满怀期望却怅然若失,满怀憧憬却失意孤独。这是何等悲伤。此刻老师只想用诵读方法来表示我此时情感。
在诵读时,我有个迷惑:还顾望旧乡游子,那采莲之人又是谁呢?(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师:这组同学认为采莲之人是男子,于是本诗就成为游子思乡诗:男子采莲,欲赠心上人,却两隔天涯,回乡之路又漫长险阻,何时才能归家呀!
而这组同学却认为:采莲之人是女子即思妇,那么“还顾望旧乡”男子行为就成为思妇想象场景。这种“一个相思,两处忧伤”从对方着笔写法叫对写法。通俗解释就是,我想你可我就不说,只说你一定在想我。这证

涉江采芙蓉微课教学设计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百遍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