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doc浅谈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
摘要教师惩戒权,是中小学教师所具有的合法权力,目 的在于更好地实现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明确中小学教 师惩戒权导向性作用,以及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权利与义务 的关系,构建制度化的中小学教师惩戒权体系是更好地发挥 教师惩戒权的重要之处。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惩戒权 适用范围实施要求
现代教育理念下,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是否有惩戒权,以及如何行使惩戒权的问题一直议论纷纷。 眼下,教师越来越不敢管学生,对违反校规的学生略加斥责, 就可能会造成学生对老师“出言威胁”的后果,甚至会被学 生殴打或者诉至法庭。如何使教师的惩戒权得到更好地利 用,已成为教育部门丞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惩戒权的定义
教师惩戒权是教师依据法律法规或学校章程,对违反学 生行为规范的学生的行为进行惩戒的权力。具有以下特征:
(一) 惩戒权是“权力”而非“权利”,是教师和学生 之间管理与支配关系的体现。
(二) 惩戒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惩戒行为的具体执行 者。
(三)惩戒的对象是违反学生行为规范的特定行为,包 括校内行为和校外行为。
(四)惩戒的依据是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主要包括《教 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守则》及学校制定的规 章制度等。
惩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矫正学生的违规行为,维护正常 的教学秩序,以此保证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适用范围
教育惩戒权的适用范围包括主体的适用范围和内容的 适用范围两个方面。主体的适用范围是指可以对中小学生实 施惩戒的主体。从内容的适用范围来看,中小学教师惩戒权 可适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业型失范行为。
所谓学业型失范行为,主要是指与学生的学业相关的, 例如旷课、考试作弊等行为。对此通常采用降级、留级、取 消考试成绩、留校或课后辅导、不授予毕业证书等惩戒方式。
(二) 违纪型失范行为。
所谓违纪型失范行为,是指学生抵触学校制定的各种校 规校纪,比如学生破坏课堂纪律、打架、盗窃、故意损毁公 物、校园暴力伤害等。对于违纪型失范行为,中小学教师可 以采取口头责备、通报批评、责令写悔改书等方式进行惩戒。 对于较严重的失范行为,教师则应经学校同意后,以学校名
义施给以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纪律性处分。
(三) 失德型失范行为。
所谓失德型失范行为,主要是指学生违反针对一般社会 成员所要求的道德行为。失德型失范行为也属于违纪性师范 行为的范畴。
(四) 违法型失范行为。
所谓违法型失范行为,是指学生违反国家针对一般公民 所制定的法律行为。譬如打架、斗殴造成其他学生轻伤,对 其他人进行敲诈勒索等,这些行为已经直接触及到法律的底 线,此时的违纪失范行为就升格为违法型失范行为。
三、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存在的必要性分析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行使正当的惩戒权,使得教育 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维护了学校正常的秩序,促进了社 会的发展与进步。可见,中小学教师行使正当的惩戒权,具 有极大现实意义。
(一)教师惩戒权的行使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德育的本质,就在于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体品 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需要对学生的合乎规范的行为进 行肯定评价,又需要对学生的失范行为进行否定评价。

浅谈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