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放飞蜻蜓》教案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2 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掌握蜻蜓的习性和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 1、“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板书:蜻蜓) 2、同学们喜欢蜻蜓吗?有一群小朋友也很喜欢蜻蜓,有一天,他们捉到了一只蜻蜓,可最后,他们却把它给放了。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放飞蜻蜓。(补完板书) 3、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 二、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词语,指名朗读,齐读。) 2、听课文录音。 3、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过渡: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是讲孩子们捉蜻蜓的? 指名读第 1自然段。 2、自由读第 11自然段。(1)从“纷纷”一词体会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3、激起悬念。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却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 四、精读课文,寻找放蜻蜓的原因,了解蜻蜓的知识。 1、默读课文 2至10自然段,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吗? 说说原因。 2、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是从那个自然段知道的? 出示图片,认识孑孓。蜻蜓的幼虫吃蚊子的幼虫。蜻蜓是吃虫的能手,每小时可以吃 800 多只蚊子或者 20只苍蝇。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3、过渡: 陶行知先生不仅让孩子们知道了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而且还带孩子们欣赏蜻蜓。他还介绍了不少关于蜻蜓的知识。(1)指名说陶行知先生向孩子们介绍了蜻蜓哪几方面的知识? (2)出示表格。那这样的表格你能完成吗? 学生自读课文第 10自然段,汇报交流,完成表格。 4、陶行知先生仅仅介绍了蜻蜓的眼睛和尾巴这两方面的知识吗? (找出省略号) 5、你知道哪些关于蜻蜓的知识? (学生交流有关蜻蜓的其它知识。) 6、过渡:蜻蜓的知识太有趣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描写蜻蜓知识的这个自然段。陶行知先生不仅带孩子们认识了蜻蜓,还给孩子们介绍了蜻蜓眼睛和尾巴等方面的知识。他的知识可真丰富啊! 五、品读语言文字,感知陶行知的为人。 1、(出示图片)这就是陶行知先生,他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 你觉得他还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 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找找陶行知先生的动作、神态、语言,会认识更加让人敬佩的教育家。 3、小组讨论, 交流体会: (1)和
《放飞蜻蜓》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