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农村义务教育“撤点并校”负面影响分析]撤点并校.docx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农村义务教育“撤点并校”负面影响分析]撤点并校

  自2021年以来,中国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布局调整是从各地域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将比较分散的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合适集中起来,重新进行区域内中小学网点布局和计划,以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和规模效益的一项工作。学校布局调整的关键方法是“撤点并校”。“撤点并校”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给学校、学生、家庭等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农村义务教育“撤点并校”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西部地域“撤点并校”的关键在教育人口密度较小的农村地域、山区和贫困地域。经过近十年的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效益也有所改进,不过,详细实施过程中的部分不合理的做法也给学校、学生、家长和农村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对学生而言,关键是学校服务半径过大,农村中小学生遭遇“求学难”。通常来讲,服务半径越大,服务人口相对越多,学校的办学规模就越大,办学效益就越高。但目前农村中小学学校服务半径普遍过大,给学生带来不便。
  首先,是农村中小学生人身安全问题。农村中小学学校服务半径到底多大为宜虽无详细要求,但依据平原地域地理条件及儿童少年的身体情况,通常小学服务半径应限制在2公里以内,初中最大不超出5公里。但在中部省份部分偏远的农村地域,学生家庭居住地离学校的距离大多数全部在3~4公里,有的甚至有8~9公里。学生不得不走上很远的路去上学或寄宿。在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欠缺的情况下,孩子们上学途中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有些学生家长出于安全的考虑不得不接送儿女,甚至有的不得不到学校所在地“陪读”。
  其次,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上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根本目标是在保障每个农村儿童接收义务教育的前提下,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切实可行的优化和整合。不过,因为有些地域不合理地实施学校布局调整,盲目地进行学校撤并,学校的服务半径过大,学生上学距离过远,造成了偏远地域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上升。
  再次,有部分农村学校寄宿条件差,食宿条件不好,学生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在中部省份的部分地方受资金所限至今无法处理学生住宿,不少学校即使能够勉强提供寄宿,其条件也大多简陋,后勤配套设施无法到位,学生的安全、卫生、医疗、管理等缺乏必须的保障,难以满足学生寄宿的基础要求。如在中部省份的部分学校,45平方米的宿舍住进了65个学生,不少学校学生住的是大通铺;部分学校的食堂条件也相对较差。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健康受到一定影响。
  第四,学生的心理健康受损,“问题学生”增加。在农村寄宿学校,普遍缺乏对寄宿生的管理经验,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小学生和初中生年纪又小,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长久寄宿远离父母教养,缺乏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问题学生”显著增多。详细表现为有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早恋现象比较普遍,学生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本意是经过合理的撤并,提升中心学校的办学质量。不过,因为部分地方政府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撤并,使得有些中心小学和初中不但没有因为合并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反而因为学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出现多种问题,学校的教育质量难以保障。详细表现为:一是班额陡增,教学条件未得到立即

[农村义务教育“撤点并校”负面影响分析]撤点并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业精于勤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