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韩愈师说探析-韩愈师说.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韩愈师说探析|韩愈师说
摘 要:本文研究了韩愈提出“文以明道”和“文以载道”两大标准,更特撰师说,提出必需建立传授儒学之道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韩愈 师说 道统 师统   
  韩愈(768―824)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在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中居于首位。韩愈在文学史上的主要地位,正如苏轼所评价的那样“文振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苏东坡集・潮州韩文公庙碑)能够说她是中国古代继司马迁以后的又一位杰出散文家。然而,韩愈并非仅是一个文学家。从韩愈的原道、原性等文章上来看,韩愈应该是一位含有思想的文学家。韩愈为排拒佛、老,振兴儒学,提出了“道统”论。但怎样使儒学和儒家的“道统”延绵赓续下去?为此,她在提出“文以明道”和“文以载道”两大标准,尽力鼓倡古文运动以改变虚浮文风,使文章能够直接鲜明地彰显“先王之道”亦即儒学之道的同时,更特撰师说,提出必需建立传授儒学之道的师生关系。
  师说是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老师的主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须性和择师的标准。抨击当初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提倡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回复和严正的驳斥。作者表明任何人全部能够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纪差异,就不愿虚心学习。文末并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作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本文以师说一文为例,经过对其解读,从而体会韩愈含有思想性的教授观念。现将韩昌黎全集卷十二的师说全录于下: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因此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前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闻焉。今之众人,其下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亦圣,愚亦愚。圣人之因此为圣,愚人之因此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惑,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和彼年相若也,道相同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无须不如师,师无须贤于弟子。闻道有前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贻之。
  韩愈开篇马上“传道”作为“师”之首要职责。所谓“传道”就是要传授孔圣儒学之道,而且,“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传道”之师的作用是十分主要的。在韩愈所处时代,社会生活中对于师生传“道”之事,大多数人却无动于衷,漠然视之,不但家长为孩子“择师而教之”,只是为了“授之书而习其句读”,并非以获闻圣道为目标,而且儒士大夫之间虽有师弟相当,却或之“群聚而笑之问之”,或则朋比为党,“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这使她不得不深浑地叹惋:“师道之不

2021年韩愈师说探析-韩愈师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犹药也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