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三水中学语文科组 张春娜
暑假期间,笔者再一次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所谓“好书常读常新”,每一次阅读,都有所得,都有新的感悟,特别是联系到平时具体的工作中,在面对了各种不同的学生,处理了各种不同的事情之后,更加能够去体会做一名好老师,既要有学识,也要有智慧,还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劳动,花费许多精力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这是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明智、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情操去鼓舞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事。为了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我很赞成他的这种观点,与学生之间建立真诚的友谊,确实要花费很多的心思,甚至有时需要不少智慧,但是,作为一个班主任,一旦成功与学生成为真心朋友,无论是对自己的工作还是对该学生的成长,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所以,我总是努力去与各种学生建立友谊。四年多的班主任经历,让我感受到了与学生建立友谊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我把它们视为我的财富,并享受其中的各种滋味。
在阅读过程中,回忆的火车再一次把我载回了与学生小志成为朋友的那一段丰富的岁月。
周日晚修课间,我正站在讲台上收拾东西,小志走上来跟我说:“老师,我想请您帮个忙,打个电话给我爸爸,替我向他道歉。”“你做了什么错事要向他道歉啊?”我看着他。“过年的时候,由于他不允许我上网,所以我跟他生气,一直没有叫他。但是我现在知道自己错了,星期六回家的时候我已经叫了他了。但是我不好意思跟他说‘对不起’,所以……”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现在知道错了还是好孩子嘛,‘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啊!跟父亲哪能这么发脾气呢,他不允许你上网肯定也是怕你分心,希望你能将所有心思放在学习上嘛。如果这样的心思你都不能理解,那可真的要好好反省哦。”我笑着顺便“数落”了他一番。“知道了,以后不会那样了。那就是说您答应打电话给我爸爸喽?”他的眼神有着期待。“好吧,就帮你这一次,谁叫我是你朋友呢。”“谢谢老师!”他高兴地回座位去了。看着他的背影,我的心里也甜滋滋的,因为他的这一次“拜托”让我感受到了他对我的信任。而他的这一种信任,对于我来说,真是来之不易的。
小志是外区的学生,刚接手班级的时候,级长给我提供的“黑名单”里面就有他的名字,他的“劣迹”包括拍拖、头发经常太长、学习生活散漫等。我的脑海中开始留下他的名字。后来对班上学生慢慢熟悉,觉得他也没有特别不好的表现,用他自己在周记本上的话说是“除了头发有点长,其他一切都挺好。”
几个星期后,我终于发现了他的“散漫”:因为他家在外区,每次回家都要坐两三个钟的车,所以他每次回家总是要请一天的假,耽误不少功课。虽然我苦口婆心地跟他说过很多次,希望他不要因为回家耽误太多的学习时间,但他依然我行我素。
直到下半学期的某个周六,当他再一次因为回家来跟我请假的时候,我生气了,毫不客气地对他“吼”道:“怎么说了那么多还是不明白呢,总是不把自己的学习放在心上,如果连这点苦都吃不了,以后遇到更多的困难时又将如何去应付呢!总是要这样请假回家,影响学习,当初为什么要选择来这所学校上学呢!还不如干脆回你们家那边去读书算了……”我一激动也没有考虑到当时还是在班上。他没有说话,低着头等在旁边也不走,坚持要请假。没办法,我只好签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张春娜:读书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