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06-社会-王汉生-社会记忆及其建构一项关于知青集体记忆的研究.pdf.pdf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社会 2006· 3 Society 第 26卷社会记忆及其建构一项关于知青集体记忆的研究 3 王汉生刘亚秋王汉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亚秋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 3“重大历史事件与知青生命历程”课题组中其他三名成员(孙秀林、黄玉琴、梁克)的论文对本文构成重要启发,尤其是在部分文献方面,特此致谢。课题组集体成果将以著作的形式出版。 1转引自彼得·科利尔、戴维·霍洛维茨,[1989]2004,《破坏性的一代———对六十年代的再思考》,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文津出版社,引言第 5页。摘要:任何个体化的叙述都不可避免地带有“社会文本”的痕迹,知青集体记忆正是通过知青个体化的充满张力的叙事而展开其逻辑的。通过叙事,知青“自我”意义和“群体”意义生成,在此基础上,知青通过对“代”的认同,使得自己与国家历史相联,以确定自我形象并在更宏大的社会结构中进行定位。知青对意义的定位和追寻反映了这一代人持续的和深刻的认同危机。“劫后辉煌”是知青对自己青春创伤的救赎。尽管知青集体记忆存在着复杂的分层,但是,意义已经在叙述和回忆中完成。知青文学作为一种传播广泛的刻写方式,知青聚会作为一种普遍参与的操演方式,它们对知青集体记忆的建构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上山下乡”历史事件的特点为知青集体记忆的建构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性。我们希望有关知青社会记忆研究能够在研究实践层面推进社会记忆研究这个领域。关键词:集体记忆叙事记忆建构历史事件生活要向前看,但对生活的理解只能向后看。 1 ———基克加德一、问题的提出关于社会记忆,它关涉的不仅是历史问题,而且还包括极强的现实问题,如犹太人对二战的记忆、中忆以及中忆等,这些都是值得研· 6 4 · 究的社会文化现象。因为它们不仅在暗示着人们对历史的看法,而且也影响着人们当下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态度。记忆可以成为不同集团演绎权力的方式,如强者可以通过塑造记忆来控制弱者;记忆也可以成为民众的弱者武器。以社会记忆的理论视角去关注重大历史事件是本文的初衷和立论点。 1949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意味深长的转折性事件:土改、反右、人民公社、大跃进以及文革、上山下乡和改革开放等。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离我们或近或远,其发生之时总是“包裹”着一群人。如今, 这些事件亲历者的社会记忆显得尤为珍贵,一些当事人或以撰写散文或以书写杂文记述“当时”,而从社会学的视野梳理口述记忆可以说完全是一种独特的视角,因为它力求从学理上深度理解那些历史事件。关于 1949年以来中忆研究,目前较有影响的还比较少。 2我们希望,在中忆的研究并不仅仅被作为一个“偶尔提及”(景军,1995 )的问题,我们也希望有关知青社会记忆的研究能够真正在研究实践的层面上推进社会记忆这个领域的理论研究。以社会记忆的理论视角去关注重大历史事件,它提供的可能不仅是一种新观点或者新叙事,还可能对现有理论范式的方法论进行创新。 2比较有影响的有孙立平、郭于华及其学生对“土改”口述史的研究,以及景军关于西北农村政治运动左倾政策所造成的痛苦记忆研究等。那么,在社会学中社会记忆是如何被演绎的呢?它的研究取向和研究核心是什么?这是本文文献部分所要回答的问题。另外,关于社会记忆研究,我们发现,个案研究是深化记忆研究的基本手段。本文以上山下乡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参与者知青的口述记忆为研究对象,展开论述了这样一代人的记忆特征和逻辑结构问题。“上山下乡”作为中国特有的重大历史事件,在知青生命历程中最黄金的岁月里穿插行走,是这一代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心理情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过知青经历的那一代人出生于建国前后,因此其个体生命轨迹与 1949年以来中国社会的政治历史过程更是如影随形。这些都成为我们关注知青群体经历与记忆的重要理由。如今,时光已过近四十年,但这一段历史和这一人群,并没有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尽· 7 4 · 社会记忆及其建构管,返城后的知青散落在茫茫的城市人流中,并正在或将要退出历史的主流,但逝去之往日无法如烟散去。从 1980年代起,知青集体返乡探访、大型知青聚会、普通知青书写回忆录等活动成为一时的文化热点, 知青文化(如知青文学)也成为上世纪一道特别的文化景观。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知青对自己的那段经历仍然无法忘怀?在往事已经远去的时候,是什么沉淀在了知青们的记忆深处?他们的不断诉说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作为一代人,知青的群体形象如何建构,而历史又是如何型塑其“特殊性”的?这些问题充满了挑战性。本文旨在以社会记忆理论为观照,通过对知青深入访谈资料 3的分析,探讨事件经历者(知青)对重大历史事件(上山下乡运动)的记忆特征、内在逻辑及建构方式等。换言之,我们关注的不是上山下乡这一运动本身,而是

2006-社会-王汉生-社会记忆及其建构一项关于知青集体记忆的研究.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xidong_0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