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脑血栓形成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因脑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液成分改变而形成血栓,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所导致的局部脑组织软化、坏死,称为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异,以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卒中为特点。头部CT、脑电图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有诊断意义。
(1)血脂测定:血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等常可升高。
(2)脑脊液(CSF)检查:压力正常,常规生化检查大致正常,可出现少量白细胞,但一般不超过50×106/L。
脑血栓形成检查项:
1. 脑脊液颜色
2. 脑脊液透明度
3. 脑脊液比重
4. 脑脊液酸碱度(pH)
5. 脑脊液压力
6. 脑脊液红细胞(RBC)计数
7. 脑脊液白细胞(WBC)计数
8. 脑脊液白细胞分类计数(DC)
9.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10. 脑脊液蛋白(PR0)定性试验
11. 脑脊液蛋白(PR0)定量检测
12. 脑脊液氯化物测定
13. 总胆固醇(TC)
14. 血清三酰甘油(TG或STG)
脑脊液颜色(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
红色,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穿刺损伤等;黄色,脑肿瘤、脑血栓、陈旧性出血等;乳白色,各种化脓性脑膜炎;微绿色,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及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脑脊液透明度(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混浊,常见于脑脓肿、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静置后呈毛玻璃样改变,是结核性脑膜炎的特征性改变。
脑脊液比重(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1)成人:~,~,~。
(2)小儿:~ 。
【临床意义】
(1)升高:见于脑膜炎、尿毒症、糖尿病。
(2)降低:少见。
脑脊液酸碱度(pH)(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
【临床意义】
pH值降低,常见于脑血管意外、脑外伤、急性脑炎、新生儿窒息、心跳骤停等,也可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脑脊液压力(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千帕(kPa)
【正常值】
成人,~,~,。儿童,~;新生儿, ~。脑脊液由穿刺针滴出速度为每分钟少于60滴。
【临床意义】
,提示颅内压增高。
脑脊液红细胞(RBC)计数(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不含红细胞
【临床意义】
脑脊液含红细胞,可能为病理改变所致。
脑脊液白细胞(WBC)计数(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婴儿,(10~20)×106/升;儿童,(0~10)×106升;成人,(0~8)×106/升。
【临床意义】
白细胞高于10×106/升(个/L)为病理指征。轻度增加,(13~30)×106/升,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脑水肿等;中度增加,(31~200)×106/升,常见于结核性脑
治疗脑血栓形成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