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长江师范学院关于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长江师范学院关于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doc长江师范学院关于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
意见
(讨论稿)
为了贯彻实施学校“131”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繁荣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提高我校对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现就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 如下意见。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地方 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目标,以实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 工程为契机,以切实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以合理确定不同 学科、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为前提, 以科学制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以优化调整人才培养实施 途径为手段,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实施因材施教、分类 培养,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 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成长规律、人才培养途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
二、总体目标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 “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 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分类确定不同学科(文史类、理工类、艺术体育 类)、不同层次(普通本科、应用技术本科、职教师资本科)、不同类 别(师范类、非师范类)的人才培养目标,推行以“1+2+1”为基础
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多样化和个性化;构建“通 识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课程”等有利于培 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细化优化 第二、第三课堂活动内容并纳入培养方案,真正做到一、二、三课堂 内容上有机统一、目标上高度一致,形成教学、团学工作在人才培养 过程中的合力;着力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提升学生的 综合素质,使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统筹城 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地方产业产业 结构调整及发展的需求,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声誉。
三、基本原则
(一)培养目标多元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同时,高等 教育的大众化,使学校生源的个体差异日益扩大,学生的需求呈现多 样化。为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学 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目标转向工作,确立“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主,同时培养复合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 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即主要培养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 口径、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对基础教育改革、区 域经济建设具有较强适应力并具可持续发展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同时根据学生的潜能和特点,培养一部分学科交叉、知识综合的复合 型人才和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研究型人才。
(二)培养模式多样化
要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完善"学程分段、方向分流、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实 行“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的“1+2+1”基本培养模 式,即在第一学年进行通识教育,第二、三学年进行学科专业基础教 育及专业方向(含教师教育方向)教育,第四学年进行实践教育。此 外,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特点、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特质, 结合本学科专业发展要求,充分论证,大胆创新,实施校地、校校、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外分段、国际合作培养模式,优特生培养模式 及其它有利于突出学校优势学科专业、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发展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养复合型人才的 主辅修模式及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导师制模式。
(三) 培养制度人性化
教学管理制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既注意发挥教学管理的 规范功能,又注重教学管理的弹性,从制度上保障学生学习具有选择 性、个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的成才需求。学校将逐步推行 学分制、主辅修制、本科生导师制,增加学生选择专业、课程、教师、 学业进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的灵活性,真正建立有利于学生个 性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的造潜质,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四) 模式变革适时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思想观念和人才培养质量观在不断变化,
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是一个反复循环、不断提升的动态过程,特别是培养应用型、适用型 人才,必须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时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注重市场的发展变化,适时变革和优化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方 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地方经济发展及行 业领域的科技进步、创新需求相互协调。
四、主要措施
(一) 清醒认识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人才培养质量观在不断发生变化。高 等

长江师范学院关于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蓝天
  • 文件大小94 KB
  • 时间202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