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探索之路.doc幼儿园区域活动探索之路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活动样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越来 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近几年也成为幼儿园的一项重要研究工 作。根据市教发中心工作计划以及幼教中心工作要求,本学期我园也将区 域活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开展。为引导全园教师转变观念,开展有效的 区域活动,我园通过一系列的相关活动,为全体教师提供学台,以推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主要做法如下:
一、强化学习,深刻理解区域活动的价值
尽管老师们创设了不同功能的区域,如科探区、美工区、语言区、生 活区等,但在实践中会因为种种的困惑感到束手无策,使得区域活动流于 形式,发挥不出应有的效应,甚至还走进了一些误区。有的教师将区域的 功能视为课前准备与课后延伸;有的教师视为桌面游戏;有的教师视为自 由活动;有的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仅仅是腾出几个空间,投放一些材 料让孩子能玩即可,忽略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的体验,对孩子兴趣、情感、 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够重视。基于以上问题,我们从不同角度对老 师开展了各类学习活动。利用知微论坛活动,组织全体老师学习了黄琼老 师的文章《对学习性区角活动的性质、功能及指导方法的再认识》,明确 了区域活动的性质定位、特点、功能价值等理论知识。在知微论坛活动中, 我们还组织老师一起学习了各个区域活动的总目标、该区小中大各年龄段 的阶段目标。通过研究区域目标,帮助教师提高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性、
计划性,避免盲目性、冲动性,从而使区域的创设更适合幼儿发展的需要。 安排骨干老师外出参加培训活动,如《幼儿园活动区游戏与材料设计集训 营》;安排教研组长及年级组长到苏州天域幼儿园实地参观,回来后给全 园老师开展培训活动,通过照片介绍天域幼儿园在区域环境创设及材料投 放中的做法;利用“三叶草”读书活动,指导教师阅读相关书籍。通过不 同的活动夯实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理论认识,指明正确的方向。
二、增进合作交流,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研组是一个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教研组围绕幼儿园业务工作重点合 理安排了关于区域环境创设的主题研讨活动。如学期初教研组长提供了班 级教室平面图,请老师将自己班级的区域布置画出来,然后进行交流。在 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寻找问题,同伴互助商讨调整方案。紧接着教研组 又安排了关于区域材料投放的研讨活动,每一次围绕一个区,每位老师将 自己在投放材料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填写在“问题收集”卡上,然后由教研 组长整理归类,梳理出共性问题与特殊问题,如科探区的问题:“小班幼 儿可投放哪些材料引发幼儿自主探索? ” “科探区中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 实验,老师怎样指导让幼儿了解实验的过程? ”“科探区怎样和自然角有 效结合? ”“在科探区中怎样解决老师在幼儿在,老师不在幼儿也不在的 现象? ”根据问题组织教研组老师共同答疑解惑,归纳出在投放材料、教 师指导方面的注意事项及策略。“学习共同体”广泛的交流和分享,对于 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是非常有益的,教师不仅因为有大家的互相支持、帮助 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水平。
幼儿园有六位骨干老师参加了中心的“新蕊工作室”活动,学习了区
域活动的相关理论。女口:空间布局的质量不仅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也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和持久性。无论在 哪个
幼儿园区域活动探索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