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际化之路暨南大学国际化教育百年之路管窥的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际化之路暨南大学国际化教育百年之路管窥的论文
暨南大学国际化教育百年之路管窥的论文 暨南大学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百年来薪火相传,拓展着国际化教育之路。文章通过暨南大学百年来的国际化教育实践,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从清朝建校就确立为国际化教育的百年老校的国际化发展风貌。
关键词:国际化教育;暨南大学;文化强国   在中国高校国际化教育的浪潮中,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百年来薪火相传,一直秉着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和责任,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学子,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英才,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34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人才2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从某种意义上讲,暨南大学国际化教育百年之路也是我国高校国际化教育的百年缩影。文化强国需要文化的觉醒,教育国际化是文化觉醒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摇篮和纽带。
一、暨南学堂——国际化教育的萌芽阶段
暨南大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创办的暨南学堂。由于当时南洋华侨教育不兴,一众华侨回国求学的想法较为普遍。清迫于时势,由光绪帝批准,1906年11月16日在南京成立暨南学堂,并以“宏教泽而系侨情”为办学宗旨,接受华侨子弟回国求学。于是暨南学堂成为国内为海外华侨所设立的第一所学府。
“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远远传播到五洲四海,其创校的宗旨,便有开展国际化教育的涵义。从暨南学堂到国立暨南大学再到暨南大学,其坎坷的办学经历与中国国家的命运同起伏,期间经历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中途几度停办、复迁、重建,于1978年复校。
暨南学堂办学规模初定为学生500名,至宣统元年(1909年)已有在校学生167名,1911年发展为学生240名,学校通过访问南洋、为南洋侨校介绍教师、在南洋成立补习学校等开展国际化教育,“1929年6月6日-12日,在暨南大学举行了我国首次‘南洋华侨教育会议’”[1],在国民时期,创办了侨民师资训练班,开设南洋概论、南洋商史等课程,并注重用英语教学。暨南的先辈们以他们的创见和不懈努力使暨南大学成为我国最早一批具备国际化教育特色的学校之一。
二、暨南大学国际化教育的稳步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归国华侨学生、港澳学生升考国内高校的强烈要求,国家1958年在广州重建了专门面向海外华侨、面向港澳的高等学府——暨南大学。暨南大学的重建,满足了广大华侨、港澳青年回国读书的愿望。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华侨、港澳学生的比例不断增长。其中“1962年招收新生820人,华侨、港澳学生718名,所占比例上升为8634%;1963年共招收新生548名,其中港澳学生有441名,占8048%”。[2]
暨南大学自重建以来,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时期,1970年被再次停办。直到1978年,暨南大学再次在广州复办,学校才逐渐走向了稳定发展的道路。暨南大学继续秉承“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宗旨,以港澳同胞、海外侨胞、青年和外籍华人作为重点,用国际化的视野来办学,“世界各国文化汇暨南”已经成为暨南园很有影响的学生活动项目。国际化教育的先进思想和理念直接体现到了各个学院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上。
创建于19

国际化之路暨南大学国际化教育百年之路管窥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79266576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