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模式探析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经济学收稿日期:2010-04-16 作者简介: 许金红,女, 湖南邵阳人,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宏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模式探析许金红王凤(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7) 摘要: 城市生活垃圾的剧增与处理现状之间的矛盾使得垃圾的分类回收尤为关键。因此, 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模式进行探讨显得非常必要。在学习西方国家垃圾回收经验的基础上, 分析垃圾回收的障碍因素以及回收模式中的影响因素, 初步总结出一个新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模式, 即以市民为中心, 包括政府、回收企业、物业单位在内的四位一体模式, 并对如何实现这一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垃圾回收; 垃圾分类; 模式中图分类号:F299. 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45(2011)01-0043-05 0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中, 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被看成城市发展的负担, 而如今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竭尽的“城市矿藏”, 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本文讨论的垃圾主要是指城市生活垃圾, 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模式。当前, 城市生活垃圾问题也是许多相关学者研究的热点。对城市生活垃圾回收模型进行规划是城市生活垃圾回收方面的主要内容, 国外已有大量相关资料。 Christopher 等人讨论了与城市生活垃圾回收计划相关联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分析一个回收模型范式的组成成分, 最后评判范式中阿拉巴马州已经具备的条件和仍然需要努力的问题。本文在学习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对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回收模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回收模式, 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 1 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的障碍因素分析我国城市的生活垃圾总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据统计资料显示, 目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 70 亿吨, 占地约 80 多万亩, 近年来还在以每年平均 4. 8% 的速度持续增长。而在填埋、堆肥以及焚烧等三种最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中, 中国主要采用露天堆放和填埋处理。据统计, 2008 年中国城市垃圾产生量是 1. 55 亿吨, 其中填埋占 82. 7%, 焚烧占 15% 。这必然要带来垃圾污染、资源浪费和垃圾处理场地紧张以及二次污染等问题。垃圾分类回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出路。早在 2002 年, 国家建设部委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八个城市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收集试点, 主要回收种类是废纸、废塑料和废电池, 但回收效果并不理想。目前,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回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54-56: (1) 城市生活垃圾数量增长快, 成份越来越复杂, 垃圾中的可回收物越来越多。与此同时, 可回收— 4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卷1期的垃圾种类却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和补充。物业单位没有在环保方面做出实际贡献; (2) 对生活垃圾的回收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口号”, 没有实在的回收计划及其后续系统支持。主要原因在于相关部门对垃圾的回收等问题的职责不清; (3) 政府工作以及相关法规的不足使得利润少、投资回报率低、回报周期长的垃圾产业举步维艰, 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 因此也不能从经济回馈上持续刺激、稳固和促进人们的垃圾回收行为。相比较于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 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无疑是一种最可持续的办法。然而, 虽然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想法很好, 但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综合性影响因素和障碍。笔者认为主要有四点, 且这四点互相联系和制约。第一, 回收计划针对人群的多少。垃圾分类回收要求的是大量人群的长期的行为改变, 它很难通过简单的行为描述就能解决。而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都是不同的, 同样规定对不同范围的人效力不同。假如, 把民众分成三个群体: 第一类群体习惯了随手扔垃圾, 要让其规规矩矩的扔到垃圾桶也难; 第二类群体能做到扔到垃圾桶, 但不分类; 第三类群体能做到偶尔分类或长期分类。第二, 回收计划的效力大小。上述因素对此有一定的决定力。在上述因素的背景下, 一个要求对所有垃圾简单分类的垃圾回收计划, 第三类群体基本上是支持的, 执行和监督起来也比较轻松; 但这个计划会遭到第一类人的坚决反对和抵制, 真正实行起来成本会非常高; 第二类人也会发出分贝较弱的反抗声, 需要强制和监管。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区域广的国家执行这样的计划更是难上加难, 这恐怕也是垃圾分类回收计划出炉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9 年 10月, 广州番禺大石镇宣布将实行垃圾焚烧发电计划, 消息一出, 30 万居民绝大部分表示反对, 很多业主明确
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模式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