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栽培( 简称春莴苣) (1) 品种莴苣根据叶片的形状可分尖叶、尖圆叶、圆叶三类。每一类中根据成熟的早迟又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早熟品种生长期短,茎伸长速度快, 细小,抽薹早。晚熟品种生长期长,茎伸长速度慢,粗大,抽薹晚。因此,栽培时可根据不同目的选用适当的品种。(2) 育苗莴苣都先育苗后再定植大田。早熟和中熟品种露地育苗的一般在 10 月上、中旬播种, 晚熟品种露地育苗的一般在 11 月份播种, 如果利用小环棚育苗的,可在冬至前播种。育苗地要精细,每 667 平方米秧地播种子 150 克,可供大田 2000 平方米之用。播种后稍镇压, 适当浇水, 在正常天气下,7 天左右即出苗。齐苗后进行间苗,防止徒长。以后根据天气和幼苗生长情况浇水和施肥 1~2次。(3) 整地前茬出地后及时翻耕,耕深 10~ 12 厘米。每 667 平方米施有机肥 2000 千克和氮、磷、钾蔬菜专用肥 50 千克作基肥。然后做成宽 ( 连沟)的畦。(4) 定植露地育苗的早熟种在 11 月中、下旬定植,行株距为 22x15( 厘米), 中熟种 12 月定植, 行株距为 24x16( 厘米); 晚熟种在翌年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定植,行株距 30x24( 厘米)。(5) 田间管理莴苣的田间管理以施肥为最重要,但必须根据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方法。定植后,温度逐渐下降,生长比较缓慢,不需过多的肥水,肥水过多,植株生长过嫩,反而影响耐寒力。一般在定植活棵后,施一次肥,接着进行松土。如土壤较肥或已施基肥的,年内可不再施肥,如不施基肥或与其他蔬菜间作的,年内可再施一次。开春后,气温逐渐上升,植株开始迅速生长,这时要及时追肥 1~2 次,到封行前再施一次重肥。一般每 667 平方米施尿素 20 千克。春季雨水多,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以防烂根和霜霉病的发生。(6) 采收莴苣要及时采收,采收过迟易空心,一般心叶与外叶平( 称为平顶) 时是采收适期。早熟种 4 月上、中旬采收,每 667 平方米产量 1500 千克左右;中熟种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采收,每 667 平方米产量 2000 千克左右; 晚熟种采收期从5 月下旬开始直至 6 月下旬,每 667 平方米产量 2500 千克左右。(7) 留种莴苣是自花授粉作物,但异花也可授粉,故留种时要注意品种间的隔离。一般可在大田选无病、抽薹晚、茎部粗大而无侧枝的植株, 保留在大田里。抽薹后,设立支架,防止倒伏。当种子上带有白色的毛,种皮变成灰黑色,表示已成熟时要及时采下, 否则种子易被风吹散。早熟和中熟品种 6 月中旬前后采种; 晚熟品种 7 月上旬前后采种。每 667 平方米种子产量 15~ 20 千克。种子使用年限为2 年。秋季栽培( 简称秋莴苣) (1) 品种秋莴苣都选用在长日照条件下不易抽薹和耐高温的中熟品种,如上海一般选用尖叶白皮、圆叶白皮、二白皮等。(2) 育苗 8 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前,种子要进行低温处理,方法与早秋菠菜相同。 3~4 天种子露白后立即播种。播种量为每 667 平方米 千克,可种大田 10x667 平方米。(3) 定植 9 月中、下旬按行距 24 厘米、株距 15 厘米定植。(4) 田间管理加强肥水管理,预防先期抽薹。土地要经常保持湿润。追肥 3 次, 定植活棵后追第一次肥;隔7 天左右追第二次, 以促进发棵; 10~ 15 天后追第三次,以促进肉质茎膨大。每 667 平方米共需尿素 20 千克左右。(5) 采收采收标准与春莴苣相同。 10 月下旬开始采收, 11 月底结束。每 667 平方米产量 1 500 千克左右。延秋栽培(1) 品种要选择拔节密、茎杆粗壮、茎不开裂、香味足、脆嫩、肉质绿色的晚熟品种,如成都挂丝红、柳叶慢等。(2) 育苗 9 月上旬至 9 月中旬播种,采用于子湿地播种。育苗采用半保护地再加盖遮阳网,有利于降温。这样可防暴雨、避强光。播种后地面覆盖遮阳网, 保湿降温。每天傍晚浇水一次, 保持床土湿润, 出苗后揭去遮阳网, 并及时间苗, 苗距 3~4 厘米见方。遮阳网早晚要揭去,防止缺光徒长。当苗长至四叶一心时, 即可带小土块定植。(3) 整地同春莴苣整地。(4) 定植 10 月上、中旬按行距 33 厘米、株距 30 厘米定植。定植时如遇高温天气,应在下午 4 时后定植,秧苗一定要带土块,定植前秧地先浇透水。定植后及时浇搭根水。(5) 田间管理进入 11 月上、中旬, 夜间温度偏低,、植株生长缓慢, 应抓紧扣棚覆膜。在延秋莴苣栽培中,应注意通风,覆盖前期温度不偏高,否则会导致植株徒长。白天温度不超过 24℃, 夜间不低于 10℃。在满足莴苣生长的适宜温度下尽量加大通风,在湿度偏大的情况下,及时通风散湿,可防止病害发生。后期天冷后, 要防止植株受冻, 气
莴苣栽培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