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雷 吆喝教学设计.doc《吆喝》教学设计
临泉县城东街道中心校张雪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了解北京口语特点,感受北 京方言魅力。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过程与方法:
以情景感受,重点研读,活动品味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并引 导学生自觉关注临泉方言及民俗。(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广告已经无孔不入地渗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你对哪些电视广 告印象深刻?(学生畅所欲言)
大的品牌可以在电视台打广告做宣传,而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 贩,他们靠什么宣传呢?(吆喝)
今天,我们一同跟随作家萧乾去聆听一下老北京胡同里的吆喝 声。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
萧乾(1910年丄月27日〜1999年2月10 H )
原名萧秉乾,生于北京,蒙古族。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 家、作家。主要著译作有《梦之谷》、《人生百味》、《莎士比亚戏 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
2、字词强调
招徙 直于 隔阂
三、初读课文,思考:
1>文中写了哪些吆喝声?请找出来。
2、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吆喝”声的?
3、 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四、学说北京话,感受京味儿
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的,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你能用自己的朗 读展现其中的“京味儿”吗?
附录:北京话特点:
1>多用儿化音:发小儿、娘们儿、爷们儿、电影儿。
2、词尾可加“个”字
无实际意义,如“今天”叫“今儿个”,同理还有“昨儿个”、
“明儿个”、“后儿个”、“大后儿个”,于是,一个星期都说完了。 另外,“自己”也叫“自个儿”或“自己个儿”等。
3、 爱说歇后语
北京人爱用歇后语使语言生动活泼。歇后语前一部分是比喻 或隐语,后一部分解释前一部分内容。一般只说前一部分内容、后边 儿的让别人去体会或猜测,比如有京城特色的“天桥儿的把式一一只 说不练”、“剃头刀儿哄孩子一一不是玩儿的”、“切糕改粽子一一 折腾枣儿”等。
4、 爱用象声词
比如“七嚓咔嚓”(干完了活儿);“唏了呼噜”(吃一碗 炸酱面);“叭叽”(摔个大马趴)“叮了胱? ”(全洒了)。各种 象声词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
五、感受家乡方言,品味“临泉味儿”
我们的生活中也不
张雪雷 吆喝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