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童话]让童话成为童话.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让童话成为童话
儿童文学在学校体制中的落实是儿童文学教育品性最集中的体现。在中国,儿童文学进 入学校,有一个从“异物”到“体制外”再到“体制内”的三级跳跃过程。上个世纪二三十 年代,曾有一个发现儿童、关注儿童教育的辉煌时代。周作人、赵景深、叶圣陶、魂寿铺、 吴研因等一批大家都参与了儿童文学的讨论。周作人先生的著述《儿童文学小论》,从人类学、 民俗学和儿童学的角度去讨论儿童文学,研究童话,可谓深入浅出。
在周作人先生看来,普通的童话是“原始社会的文学”,“原始社会的故事普通分作神话、 传说、童话三种。神话是创世以及神的故事,可以说是宗教的;传说是英雄的战争与冒险的故 事,可以说是历史的。童话的实质也有许多与神话传说共通,但是有一个不同点,便是童话 没有时与地的明确的指定,又其重心不在人物而在事件,因此可以说是文学的。”
确实如此,无论早期的天然的民间童话(即上文提到的''普通的童话”),还是后来的个 人的创作童话,都表现出了其文学的价值与意义。当下,教育界多少已认识到了童话之于儿 童的特殊作用,决不会将童话故事斥之为“猫狗教材”,但遗憾的是,在学校,童话教育通过 语文教学的途径进入学生生活,常常被拘泥于一个很小的所谓的“语文味”的世界里,而对 童话的文学价值以及其对儿童生活的意义,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种不够重视的背后,首先涉及到对儿童当下生活的理解。成人往往急于将儿童拉到一 种高度,急于把庞大的知识体系给他们。儿童所有的“现在”,都是在为“将来”作准备的。 诚然,我们有童话进入教材或者课堂,但往往只是为了让孩子认更多的字,懂更多的理,或 者为了改掉孩子身上的某种毛病。把童话故事引进来,其目的只在于“寓教于乐工然后,比 较糟糕的是教育会很快地把扼杀娱乐变成了自己的义务。于是,童话成了一点点蜂蜜,被掺 进“药水”里让孩子喝。想象力或者敏感的心灵,其本身不成为一种价值,而是变成了让孩 子吞咽知识、懂得道理的手段和方法。我们竭尽全力,最后,往往是把仙女的魔法棒变成了 一根亳不起眼的木棍子。这种做法的背后,有一种可怕的逻辑:孩子的分分秒秒都不可以浪 费,都要走在长大成才的路上。
其次,是对文学功能的漠视和淡化,甚至有人把文学误解为就是长一点“伤春悲秋”的 情绪,还不如训练学生写近义词、划中心句来得实在。的确,文学的功能并不是立竿见影的, 文学对人的滋养,如阳光雨露播洒在一棵树上,是在不知不觉中潜滋暗长的。但是,好的文 学作品必定渗透着哲学思想、理性精神的。别林斯基说:“文学有巨大的意义,它是社会的家 庭教师(《别林斯基选集》第二卷)文学所对应的,不只是语文的一块小小区域,而是整个 人生。如果儿童只能在一个逼仄狭隘的所谓的“语文味”的空间里学习童话,那么他们一定 会抵抗的一一他们身上有一种奇异的不知道疲倦的充盈与丰富,谁和他们的这种天性作对, 他们绝不会轻易就范。
没有“现在”的儿童,是不可能拥有美好的“将来”的。因此,对于今天的教育者而言, 充分认识到童话的意义和功能,恢复其柔软性,确立童话教育的文学地位,捍卫儿童生命中 珍贵的“欢乐时光”,应该成为我们时刻的牵挂和一生的信仰一一童话,应该成为小学的一门 重要课程,而不是低段儿童识字写字或者练习句式的一种材料。
从课程的角度看,首先要弥补的是教材的不足。教材受篇幅的限制,长篇的优秀童话无 法进

[童话]让童话成为童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67 KB
  • 时间202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