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2、爱莲说(导学案答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锦城四中 八下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
主编: 帅炎平 主审: 使用时间: 2013/09/23 共 2 课时
课题
22、爱莲说 周敦颐
【学习目标】
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通过理解作者那种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图片展示:学生欣赏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例:《乐府》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唐诗中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二、检查预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周敦颐( ) 藩篱( )不蔓不枝( )鲜有闻( ) 濯清( )
亵玩( ) 淤泥( ) 清涟( ) 噫( )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1、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说”可以解释为“ 谈谈、说说 ”。
2、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 北宋 哲学家、文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的诗文多抒情。《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三、课文分析
1、学生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水陆草木之(助词,的)花,可爱者甚(很、非常)蕃(多、众多)。晋陶渊明独(只、仅仅,副词)爱菊。自(从)李唐来,世人盛(很、非常)爱牡丹。予独爱(喜爱)莲之(取独,无义)出淤泥而(表转折,却、但)不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而不妖(美丽而不端庄、妖艳),中通(贯通)外直(笔直、挺直),不蔓(名词作动词,生长枝蔓)不枝(名词作动词,长出枝节),香远(形容词做动词,远播)益(更加)清,亭亭(耸立的样子)净植(立、竖立),可远观而(表转折,却、但)不可亵(亲近而不庄重)玩焉(助词,啊)。
予谓(认为、以为)菊,花之(助词,的)隐逸(指隐居的人)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很少)有闻。莲之爱,同予者(像我这样、跟我一样)何人? 牡丹之爱,宜(应当、应该)乎众(很多、众多)矣。
4、翻译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它)中间贯通,外形笔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2、爱莲说(导学案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jy0415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