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最后一分钟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三)学生课前准备:
搜集了解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如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时的情景以及香港回归后的繁荣景象等。
(四)教具准备:香港举行政权交接仪式的录像,香港的风光图片。
(五)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时间
学生行为
时间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5分钟)
1、播放政府交接仪式前的录像,激情讲述:1997年7月1日,雄壮的国歌声响彻香港,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冉冉升起,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那一刻,中国人民激情喷涌;那一刻,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
2、鼓励谈话:此情此景是否也让你心潮澎湃?能把你的感想告诉大家吗?
3、导入:近了,近了,我们已经听到了香港归来的脚步声。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殷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板书课题)
2
分
钟
1、观看录相,听老师讲述,内心激动。
2、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畅谈自己的感想。
3、迫不及待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3
分
钟
二、初读感知,理清结构。
(12分钟)
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对读通,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2、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3、让学生默读诗歌,想一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把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讨论。
4、提问:作者按时间顺序分别反悔了在庄严的时刻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的感情?请大家找出相关的段落。
4
分
钟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间相互检查,小组内交流字词。
2、朗读诗歌,梳理字词。
3、默读课文,把不懂的诗句勾画出来,联系课前搜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和小组同学讨论,读懂诗歌。
4、韧带浏览诗歌,理清层次:来临前(第1节),来临时(第2、3节),来临后第4节)。
8
分
钟
三、讨论交流,掌握诗歌内容,体会情感。
1、导学“来临前”。
(1)出示语句:“让我拉住你的手
5
分
1、学习诗歌第1节,感受仪式前的激动。
8
分
(13分钟)
”、“听你越来越近的脚步声”。提问:作者用了什么手法?说明了什么?
(2)“叩问”是什么意思?人们在叩问什么?
引导学生由此词体会到人们对香港回归的关注,对于叩问的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
(3)指名读课文1节。朗读提示: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的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2、导学“来临时”
(1)请大家读第2、3节课文,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理解“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
(3)启发思考: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怎样理解“使大海沸腾”?
24《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