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以电子信息技术为背景的电子民主的现实性反思.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以电子信息技术为背景的电子民主的现实性反思
【论文关键词】电子信息信息技术电子民主电子政府
【论文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被看做是有效的实现高水平的政治参与和信息化的政治民主的一种手段,尤其是网络技术,它将是新世纪最重要的民主参与手段和工具,它将把人类带入“电子民主”的新时代,加速人类的民主化进程。但是但是电子民主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性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电子政府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网络拓宽了民主渠道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反思。由于网上直接管理的工作方式和政府与公民间的实时互动对政府的素质、能力和职业道德要求很高,而政府工作人员科技素质普遍欠缺,责任机制有待建立,目前还谈不上满足电子政府的实际运作要求。
以我国为例,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在一场题为《电子政务: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演讲中指出,目前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大张旗鼓提倡电子政务、网上办公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政府的服务功能,是适应市场经济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但他同时提醒,电子政务必须与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相配合,否则,即使是投入再多的资金,问题也解决不了,不过是多了一张漂亮的皮毛而已,这样的电子政务是没有出路的,最终只能沦为信息孤岛。
吴敬琏还指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到现在,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发展速度急剧膨胀,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一是重新建轻整合;二是重硬件轻软件;三是重管理轻服务;四是重电子轻政务。由此造成的一哄而上、投资过大的问题日益严重。各级政府盲目地推进电子政务,造成各自为政、自成一体、不联不通,没有有效整合,最终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有些政府部门的所谓电子政务纯粹是应景之作,造成高投入低利用率,个别部门的信息网络甚至纯粹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时演示所用。
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在现实政治生活的具体制度设计上,我们还无法做到直接民主。目前大多数国家实行代议制民主,尽管它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不少的弊端。电子政府的出现削减了这种弊端,因为它为人民当家做主、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体现主权在民原则提供了现实的基础。但是有些地方建立电子政府主要是基于以下观念:政府是社会的核心,更应当站在时代的前列,当网络经济正以蓬勃的势头向前发展时,如果政府还是以传统方式从事其低效率的事业,就会阻碍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政府欲在网络社会有所作为,必先建立电子政府。电子政府不宜只是停留在工具论的层次,而是应该作为电子民主的主要推动力量。这不仅要靠政府官员的努力,更要靠社会有识之士的大力推动。否则电子政府将沦为文书政治的电子化,聚焦于一般政府服务的提供,忽略民主的真谛在于参与,包括意见的形成与决策制定。
二、电子民主的局限性
为了适应电子民主的潮流,一些地方政府在网络化方面进行了尝试。其主要内容包括:(1) 建构社区信息中心,协助民众进入网络;(2) 推行电子民主计划,建立民众与市议员之间的电子邮件和 BBS 等通信渠道;(3) 实施电子公开计划,使民间个人与团体的建议以及官方或非政府组织的最新信息得到及时公布,等等。这些计划的实施对公众参与产生了一定影响,网络也加强了公共参与的作用,但电子民主的局限性还是存在的。
首先,过多依赖电子民主可能导致民众非理性的“情绪性民主”左右政治。借助于现代信息手段,公民直接的民主参与非常容

浅析以电子信息技术为背景的电子民主的现实性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2842350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