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李辉
概述
甲醛别名蚁醛 ( formaldehyde , HCHO ) , 其毒性作用主要为对眼和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随碳原子的增多而减弱,同时刺激作用的主要部位也随之改变, 因而所见疾患的性质也有所不同。低碳醛较易溶于水, 对上呼吸道的作用较强,高碳醛的溶解度较小, 进入较深, 主要损害呼吸道的深部。另外本类物质还可引起皮肤的轻微灼痛和发红, 对皮肤的作用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减弱,这方面甲醛具有独特的重要性, 它能迅速使皮肤坏死。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理化性质
甲醛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有刺激性的易燃气体。易溶于水、醇和甲醚,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存在。其 37% 水溶液称“福尔马林”。由于此溶液的沸点低, 故在室温时极易挥发, 并随温度的上升挥发速度加快。甲醛化学性质活泼, 易与其他化学物反应,并可自行聚合。为减少其聚合, 常在甲醛中加入甲醇或其他物质作为稳定剂。其中加入的甲醇浓度最高可达 15% 。甲醛易聚合成高分子的多聚甲醛, 如甲醛三聚体名为三聚甲醛。甲醛的聚合物受热 ( 尤其与酸、碱共热)易发生解聚作用。甲醛的聚合物在室温下能放出微量气态甲醛。多聚甲醛是一种可燃固体, 常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这种固体物质接触皮肤或黏膜时, 常引起同甲醛一样的症状, 但一般出现较慢
工业应用
甲醛主要用于制造树脂、塑料和橡胶。在建筑材料、木材防腐、皮革加工、造纸、人造纤维、玻璃纤维、燃料、药品、照相胶片、油漆、肥皂、炸药和石油工业也大量应用甲醛。在农村畜牧业、化妆品、洗涤和清洁剂生产、医药和食品工业中广泛用作消毒、防腐和熏蒸剂等
毒性代谢动力学
代谢
甲醛易经呼吸道和胃肠道吸收, 经皮肤吸收微量。吸收的甲醛在体内很快被氧化成甲酸,大部分进一步氧化成二氧化碳后经呼吸道排出,少量以甲酸盐形式经肾脏由尿排出。此外进入体内的甲醛还可在侵入部位的细胞内, 与谷胱甘肽等含亲核基团的巯基反应形成加合物, 并可与组织中蛋白质和核酸共价结合。甲醛也是人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正常的代谢产物及体内一些物质的生物合成原料。由于甲醛代谢迅速, 职业接触工人从呼吸道吸收甲醛后往往检测不出血中甲醛浓度增高
毒性代谢动力学
毒性
甲醛是原生质毒, 能凝固蛋白质, 接触后即发生皮肤和黏膜强烈刺激作用。动物吸入甲醛后, 对眼与呼吸道产生明显的刺激。大鼠吸入中毒死亡后尸解, 可见肺水肿与出血,肝、肾充血及血管周围水肿。
毒性代谢动力学
由于甲醛在体内可被分解为甲醇, 因此吸入一定量可能引起较弱的麻醉作用。甲醛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对视丘的作用, 可能是由于工业甲醛中存在的甲醇所致, 因甲醇对视丘及视网膜有选择性损害作用。
甲醛中毒的机制
甲醛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反复接触甲醛溶液可引起变应性皮炎。大鼠长期吸入甲醛蒸气可引起鼻腔癌, 但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据尚不充足。目前对甲醛的毒作用究竟系甲醛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抑或其与生物大分子结合产物所致尚无明确结论。甲醛对组织的刺激性可能与其作用于蛋白质和氨基酸有关, 例如与甘氨酸作用形成三羧酸甲基亚丙基三胺, 导致蛋白质的改变。甲醛作为半抗原可与表皮中蛋白质结合激活 T 淋巴细胞, 当再次接触时可引起 Ⅳ 型超敏反应, 表现为变应性接触皮炎。大量口服甲醛后出现的酸中毒与其在体内迅速代谢为甲酸有关。此外, 工业甲醛中存在甲醇等稳定剂,要注意同时存在的甲醇产生的毒性作用。近年对甲醛致突变性及致癌性的研究表明, 甲醛易于细胞内亲核物质反应形成加合物, 并可引起 DNA 蛋白质交联。由于 DNA- 蛋白质交联剂修复困难, 在DNA 复制过程中, 可造成某些重要基因 (如抑癌基因) 丢失, 导致 DNA 损伤。目前仅在动物直接接触高浓度或高剂量甲醛的侵入部位 检出 DNA- 蛋白质交联物, 这可部分解释吸入甲醛可导致鼻腔和鼻咽部癌发生率增高
甲醛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