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云虎等:动力用煤的煤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131 动力用煤的煤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秦云虎1,高峰1,李壮福2 (,江苏徐州221006;2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 摘要:,分析认为各种煤质指标对动力用煤质量评价的作用是不同的,并对动力用煤质量指标进行了分级。关键词:动力用煤;煤质;指标体系 0引言煤炭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每年以燃烧方式消耗的煤炭达11亿t。、不稳定,煤质不适应燃煤设备要求,是当前燃煤效率低、污染排放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动力用煤主要指发电用煤及工业锅炉、窑炉用煤,广义地讲,包括高炉喷吹用煤等,动力用煤占煤炭总消费量中的80%以上,最高时甚至达到93%%,工业锅炉、窑炉用煤约35%以上, 民用及其他占10%以上。动力用煤通常包括褐煤、无烟煤和烟煤中的非炼焦煤部分(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贫煤等)。我国动力煤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大、品种齐全,但组成和分布有着自己的特点。据“中国煤种资源数据库”资料分析表明,我国动力煤占资源量的多数,%,%,%,%。截止2001年底。全国储量为1 ,非炼焦用煤储量1 ‘;全国基础储量为3 亿t,非炼焦用煤基础储量2 ;全国煤炭资源量为6 ,非炼焦用煤资源量5 。 1煤质指标特征对燃烧及环境的影响动力用煤的应用必须考虑不同炉型用煤的煤质控制指标与最佳范围、影响燃烧特性的主要煤质指标、煤中不同岩相组成对燃烧特性及燃烬性能的影响、煤中有害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的形态变化,逸散、交互作用及控制方法等。为确保煤炭的合理利用和对路供应,我国已制定出有关工业用煤质量的国家标准,其中与动力煤有关的标准有《发电煤粉锅炉用煤质量》(GB7562-87)、《水泥回转窑用煤质量》(GB7563-87)和《蒸汽机车用煤质量》(GB4063- 83)。这些标准对煤质指标均做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表1)。在资源调查和地质勘探阶段,对动力煤的质量进行评价必须充分考虑上述国家标准对各项煤质指标的要求。由表1可见,对动力用煤而言,比较重要的煤质指标有发热量、挥发分、灰分、硫分、水分、煤灰熔融性、结焦性(一般用焦渣特征来衡量)和粒度。 ,目的就足要用它的发热量。因此,发热量是动力用煤的首要指标,一般以较高发热量为宜。但煤发热量的高低只意味着它的理论燃烧热量的大小,并不意味着热能利用率的高低。煤的发热量过高或过低均会给锅炉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煤发热量应与锅炉炉型相适应,以提高锅炉热效率. 充分利用其热能。煤发热量的表征方式有多种,在实际应用中比较普遍采用的主要有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和干燥无灰基高位发热量(口,,。)。煤发热量的测定也相对比较简单,采用干燥基高位发热第一作者简彳r:豢云虎(1962一).,、科研及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132 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2005年卓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量(口“)表征煤的发热量高
动力用煤的煤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