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以往被人称做“东亚病夫”?为什么我们会任人宰割而不得自保?今天我们为什么又被称为武力强国?这都跟一批人有关, 他们是一群默默奉献的科学家,其中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邓稼先 1964 年10月16日, 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 年6月17日在新疆罗布泊,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 2年零 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邓稼先( 1924 —1986 ),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9 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顾迈南,女(1931 年-) 年参加工作,1953 年任专职科学记者,以大量新闻和通讯的形式,, 6集电视剧《华罗庚》,出版了专著《中国科学家的奋斗之路》、《炎黄之光》、《华罗庚传》等。生字词:惶恐 hu áng 和泥 hu ó王淦昌 gàn 胆怯 qiè含辛茹苦 rú许德珩 héng 销声匿迹 nì蓦地 mò聂荣臻 zhēn 浩瀚 hàn 欺凌 líng 彭桓武 huán 风尘仆仆 pú寥寥无几 liáo 国破家亡:国家覆亡,家庭毁灭水落石出:比喻到了一定的时候,事情就会真相大白风餐露宿:在风中吃饭,在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辛合作探究 [问题一]文章的结构形式有何特点? 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主体内容共同组成。[问题二]文章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引子:从 20世纪 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第一部分:写邓稼先接受使命时的激动和喜悦,突出他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使命感。第二部分: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作出贡献的事迹。第三部分:写邓稼先再接再励,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巨大代价的事迹。[问题三] 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 (本文的三个小标题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从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而写到氢弹研制,在过程的叙述中表现人物的精神。
两弹元勋邓稼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