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简介
第一页,课件共16页
论文内容
色谱分析方法发展概述
分类
基本原理
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高效液相色谱简介
第二页,课件共16页
1903年 Tswett创立色谱法(在碳酸钙上分离了叶绿素)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出现了纸色谱(PC)和薄层色谱法(TLC)
1952年 James和Martin提出了气相色谱法(GC)
20世纪60年代后期 液相色谱法得到了快速发展 论文内容
第三页,课件共16页
第四页,课件共16页
第五页,课件共16页
分配系数 K和分配比k
K=(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Cs / Cm
K为每一溶质的特征值,仅为固定相和温度有关,与两相体积论文内容、柱管特性及仪器无关。
k=(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
=Ms / Mm
两峰间的距离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峰宽由组分在色谱柱中传质和扩散行为决定。
两个理论(塔板理论和 速率理论)
论文内容
第六页,课件共16页
色谱流出曲线示意图
第七页,课件共16页
有关术语
1)色谱流出曲线和色谱峰
2)基线
3)峰高
4)保留值(死时间、保留时间、调整保留时 间、死体积、保留体积、调整保留体积、相对保留值)
5)区域宽度(标准偏差σ,半峰宽W1/2,峰底宽度W)
第八页,课件共16页
样品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
定性分析(保留值);
定量分析(峰高或面积);
分离效能(保留值及区域宽度);
两相选择的依据(峰间距离)
论文内容
从色谱流出曲线中可以得出许多重要信息:
第九页,课件共16页
高效液相色谱(HPLC)流程示意图
第十页,课件共16页
高效液相色谱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