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木桶理论”
江门市 鹤山 纪元中学 陆丹霞
摘要:哲学中整体与部分关系中有一个“木桶理论”,启示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其实这一理论,对于上好政治课也是很有启迪的。本文将从这一方面简要探索一下木桶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木桶理论 长板 短板 取长补短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哲学中的“木桶理论”。这一理论,对于上好政治课是很有启迪的。
一个班级,总是由几十名学生组成的,正如一只木桶是由若干块木板组成的一样,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组成班级的学生知识基础也有“长”有“短”,因此,要因材施教,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一名政治科任教师也必须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然后采取科学的方法,把“短板”变成“长板”,从而使教学效果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首先,要善于认清“长短”。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每个学生要仔细观察,周密调查,认真研究。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及性格爱好等也不一样。如有的思想进步,积极向上,有的则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学习刻苦,善于钻研,成绩优良,有的则懒于学习,虚度光阴,成绩羞涩;有的性情开朗,兴趣广泛,不懂就问,有的则沉默寡言,很少活动,甚至不懂装懂,等等,认识了学生中的“长”与“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
其次,要善于“短中见长”。
在几十个人的班级中,免不了会有上中下各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他们。尤其对于下层生,不能仅看到“短”处而见不到“长”处,从而形成“晕轮效应”(即以偏概全)。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有的虽然学习自觉性不够高,有点懒惰,但聪明灵活,遇到难题肯不耻下问;有的虽然外表沉默寡言,却能独立思考,对有些问题常有独到的见解:有的虽然一时落后于人,但内心也有争上游、争荣誉的欲望、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了解、善于观察从“短”中发现“长”处,进而做到扬“长”避“短”。
再次,要善于弥补“短”处。
教师在认清学生的“长短”之后,就要寻求补“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
对于学习自觉性不够高,有点懒惰,常常不按时交作业,但是聪明灵活的学生,要开展个别谈心活动,进行耐心说服和引导。如果“说”仍不凑效,就必须进行“一对一”监督学习,每天在特定时间里与该学生单独留下,面对面监督学习作业,以改掉懒的习惯。
对于本科目知识接受理解上有困难的学生,要降低要求,布置“特别作业”(指与其他同学相比水平有所降低的作业),多做个别辅导,循序渐进。
对于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但是却能独立思考的学生,要经常制造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尤其是在一些对于时政的讨论中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让其在其他同学面前建立起信心,也让其他同学看到这些同学的闪光点,以便在学习中相互取长补短。
对于暂时落后,尚有进取欲望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指导,进行成功教育。一次小测、一道难题的正确解答,对他们都可能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作为教师我们不妨就当一回“放大镜”,把小小的成功放大来表扬,让他们尝试成功的甜头,让追求成功成为他们进取的动力。
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对有“短”处的学生,要多增加感情投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木桶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