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优选-
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还有整个教育的目的、包括现代化的目的也一样,就是使人变得更美好。
——钱理群
教育家蔡元培把教育分成两个层面:一是“现象世界〞的教育,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目的在于为国家建立培养人才,效劳于现实利益。另一个那么是“世界观世界〞,即人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而活着,还应有一种超越于现象世界的追求,也就是培养学生的一种终极关心,培养人的信仰和信念。这两个层面应该是互为表里,但现实却是教育过于急功近利,无视了对人的终极关心的培养。
打好“精神的底子〞
我非常赞赏巴金的一段话:“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我觉得巴金这段话说得非常朴素,也非常深刻。实际上,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还有整个教育的目的、包括现代化的目的也一样,就是使人变得更美好。
而中学文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唤起人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这是人的一种本能。文学教育就应该唤起人的这样一种想象力,一种探索的热情,或者说是一种浪漫主义精神。
人在幼年时期,如果有一个理想和信念,尽管他长大后会看到生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美,他可能会因此而分裂,而痛苦和疑心,但绝对不会陷入虚无主义,因为他有一个“精神的底子〞。他会在痛苦的思考和疑心之后,从原来那种幼稚的、不自觉的和谐,过渡到更高的自觉的和谐,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就像一年四季一样,是不能颠倒的。春天是一个梦幻的
-
. 优选-
季节,他必须沉浸在梦幻里,尽管春天会过去。而我们现在颠倒了,让孩子过早地感受冬天的肃杀。所以我不赞成给孩子灌输太多的实际的东西,而应该鼓励他去梦想、空想。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给孩子以梦,给孩子一个“精神的底子〞。这也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在我的青少年时代,对我影响最大、至今还成为我做人的根本信念的是一篇童话,就是安徒生的"海的女儿"。这篇童话所表现的对人的信念,对美好东西的信念,还有为了这个信念不惜献出一切的精神,一直到今天都还在深深影响我。这其中就包涵着一种浪漫主义精神。我觉得这种影响对一个人非常重要,也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
中学文学教育的第二个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也就是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美的能力,和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这也是蔡元培所提倡的“美育〞的一局部,是对美的发现能力,是对人的心灵的一种训练。文学教育要启发学生阅读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参与对作品的阐析。这也是文学作品的特点。因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多层次的、多义的、模糊的,甚至无法言传的,并且常读常新。
我们需要怎样的中学语文教师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语文教育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教师的文化、精神素质和主动精神。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的生命,把人的内在的一些美好的东西
好老师应该具备的品格和能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