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问题
行为的类型:自然/不自然(连贯和美);好/坏(价值判断);高效率/低效率(逻辑/目的性/主观改造/遵循自然规律)
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心理决定行为
心里决定行为的内容和形式;不同的心理不同的行为选择表情
心里决定行为的逻辑性;真实稳定的心理决定行为逻辑的稳定和真实同样的行为不同的心理
语言是表达心里的最重要的行为形式;语言是心理与行为的桥梁语言表达内心
行为控制是指心理倾向的建立和保持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目的下的心理引导和行为控制。
基本内容:
心理学基础,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学的管理运用和分析
基本方法:
观察与实验,体验与实践
与心理学的区别: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之间的互动行为(施动行为和受动行为)背后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背后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生、演变、消亡的规律。
管理心理学研究管理活动下的心理。行为是目的,心理分析和心理解释是为心理引导和行为控制服务的。
讲课内容:
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
个性心理: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倾向:态度、价值观、需要(动机)
群体行为和心理:群体和团队的概念和区别,团队建设的基本步骤与内容、个体成功的心智模型
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是人的共性,每个人均经过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是人的个性,每个人各不相同。
个性心理是在完成一般心理过程后发展起来的。没有一般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就不可能有个性心理的发生发展。
也可以比喻为:一般的心理过程为基础,个性心理是上层建筑
个性心理包括:心理特征、心理倾向
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是个性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态度、兴趣、理想、信念等
心理过程
知觉:认知对象在头脑中的整体反映,个体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并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赋予意义
知觉是感觉的整体反映
知觉包括了判断
知觉和感觉的联系和区别
知觉是感觉的综合——整体性、综合性——感知觉
知觉包括判断,包括对认识对象社会属性的认识——主观性、意义赋予
知觉的意义:人们的行为是以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的。所以,知觉和现实不具同一性。
知觉的特征(知觉误区):
晕轮效应:单一印象导致整体印象(嫌贫爱富)
<1>要杜绝以偏概全的毛病
<2>初步印象、首因效应/典型、核心印象
<3>了解掌握知觉者的态度、价值观等心理倾向是消除晕轮效应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的主要方式
<4>单纯幼稚的人容易产生晕轮效应
选择性知觉:对自己感兴趣或与己相关部分产生知觉,人们认识接受他们愿意接受的刺激
对比效应(面试):知觉主体的知觉判断结果相当程度上来自于知觉主体对知觉对象的对比效果
(4)刻板印象:对知觉对象形成固定的印象和观念,世故者易犯此错误
(5)心理投射:人们会把自己的需要、愿望、态度、思想、情绪等心理状态反映到对知觉对象上,从而产生不同的知觉结果,即个人心理不同、感知不同
(6)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1>对个体行为的判断取决于对个体行为的归因解释
<2>归因包括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3>意义:不同归因、态度不同
<4>归因取决于3个因素:一致性(不同的人同一工作)、一贯性(同一个人相同工作,与以前的
企业高效管理心理学(社 保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