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何必曰利。
一、 教学内容。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第八课 何必曰利。
一、 教学内容。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
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二、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及诗歌赠友人。
2、能借助注释与教师讲解理解课文大意。
3、初步了解孟子重义的,义利观。
4、熟悉本课孟子论说的方式及顾左右而言它的含义。
三、教学课时。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引导。同学们,孟子一书分为七篇,这七篇都是什么?梁惠王公孙丑,唐文公,离娄,万
张,告子,尽心。这七篇传世之作,分别从性善,修身,仁政,教育 4 个方面,给我们展现
孟子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三单元仁政这一主题。我们都知道。仁政这一思想是圣人孔子提
出来的。那么做为亚圣的孟子是怎么样来阐述仁政的呢!下面咱们就看一看这篇,何必曰利。
2、读
3、背景交代: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唯利是图,世风蜕变
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而由于我长弱肉强食,混乱
动荡,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扬起了仁义的大旗。这个时候,孟子啊?就去
见梁惠王了。
4、孟子我们都知道是孟轲,那么梁惠王是谁呢!有谁了解吗?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梁惠王
就是魏惠王,会是他的谥号,公元前 362 年迁都大梁,故又称梁惠王,可千万不要以为,梁
惠王是梁国的,而是魏国的。在他继位的20 年内魏国在战国诸雄中为最强大。因此,第一个
自称为王。
5、孟子去见他了,他就对孟子说了叟,是什么意思呢?是老者。也是对老年人的尊称。不远
千里而来,亦将由以利吾国乎。说你不远千里而来,将会对我的国家有很大益处吧! 那么
这句话?我们看到这篇文章的,事件人物和谈论的主题。事件就是孟子去见梁惠王,人物呢
是谁?孟子和梁惠王,那么谈论的主题是什么呢?有利吾国
6、那么孟子是怎样回答他的呢!大王您为什么一开口就要说利益呢,只要讲仁义就行了,大
王您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果大福就会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家,士人和百姓就会说怎样才有利
于我自己,这样上上下下相互追逐私利,国家就危险了。这里啊,孟子就进行了假设,接下
来他又说,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死君主的
何必曰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