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5-26节 居住区道路分级及基本要求.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5-26节 居住区道路分级及基本要求
1
第一节 居住区道路分级及基本要求
○ 一、居住区道路的分级
○ 二、居住区道路交通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道路是居住区的骨架,不仅具有组织车行交通与机动车及行人的通行,同时提供足够的空间供地上、地下管线的敷设,并有一定的宽度供种植行道树、草坪、花卉等各类绿化。
◎按构成部分的合理尺度,居住区级道路的最小红线宽度一般不宜小于20米,必要时可增宽至30米。
◎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一般情况下采用混行方式,车行道宽度不小于9米。
※小区级道路的宽度
◎应保证小轿车、非机动车、行人及小区内市政管线的敷设要求。
◎非采暖区六种管线(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燃气)建筑控制线间距的最小限值为10米;
◎在采暖区,由于暖气沟埋设要求,建筑控制线的最小宽度为14米。
◎车行道宽度要满足两辆机动车错车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为6~9米。
※组团级道路的宽度
◎一般人车混行,路面宽度为3~5米,为满足地下管线的埋设要求,其两侧建筑控制线宽度非采暖区不小于8米,采暖区则不小于10米。
※宅间小路路的宽度
◎考虑机动车辆低速缓行的最小通行宽度要求,以及行人步行的舒适性,~3米。
?临街的建、构筑物应适当后退红线,与道路保持一定的距离
为了不影响建筑、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并保证行人及车辆的安全,有利于安排地上、地下管线、地面绿化和各种使用设备,并丰富街道的立面景观。
道路边缘至建筑、构筑物最小距离
居住区道路
小区路
组团路

宅间小路
建筑



道路
无出入口
高层



多层



有出入口



建筑物
山墙
面向
道路
高层



多层



围墙面向道路



具体规划中,在保证最小间距的前提下,可视用地条件情况,适当考虑主体建筑的空间比例尺度,以取得更好的空间环境效果。
居住区一级道路
居住区一级道路
居住区一级道路
居住区二级道路
居住区三级道路
三、道路线型
主要指居住区内车行道路的形状,包括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并受用地条件、地形地貌、居住区功能与结构的影响。
道路线形(包括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由直线和曲线组合而成。
曲线长度和直线长度均不能太短,以利于车辆顺利通过。
对线形起控制作用的部位有居住区车行出入口、道路交叉点、转弯点、尽端车场的位置等。
1、平面线形
在道路转折处、居住区出入口及住区内道路交叉口等处,为保证具有一定速度的车辆能安全、平稳地通过,必须用曲线连接,一般采用圆曲线。
连接道路转折线的圆曲线半径即道路的转弯半径,连接道路交叉口的曲线半径称为缘石半径。
设计行车速度(km/h)
40
30
20
最小半径(m)
70
40
20
最小长度(m)
35
25
20
居住区级道路相当于城市次干路或城市支路,设计行车速度约30~40km/h,小区级、组团级道路设计行车速度约20~30km/h。
交叉口右转弯车辆设计行车速度按路段设计行车速度的50%计。
居住区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米;同时为方便车辆进退、转弯或掉头,应在道路的末端设置回车场。回车场面积不小于12m×12m。
交叉口右转弯车辆设计行车速度(km/h)
20
10~15
路缘石最小转弯半径(m)
10~15
5~10
2、道路坡度
指道路单位长度上升或下降的高度,用%表示。
为确保居住区内的行车安全与舒适,道路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为保证排水的需要,%~%。道路的最大纵坡,%~%,一般情况下不超过8%~9%,并符合相关规定。
四、道路绿化
◎功能:为行人遮阴、保护路基、美化街景、防尘隔音等。
◎布置方式:树池式、带式。
※树池式:通常用于人行道较窄或行人较多的街道上,种植的行道树可布置在人行

25-26节 居住区道路分级及基本要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可爱
  • 文件大小3.05 MB
  • 时间202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