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一、判断题:参照学习活动的特点,请判断如下陈述的正误,并对您的判断做出分析说明。
1、对于那些在学习中经常犯错,还“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需要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让学生加大练习来克服学习错误。( ×)
分析:孩子我们时刻要注意,他们的学习是没有办法替代的。对老师来说,更重要的任务是引领学生经历一个真实的思考过程,而不是把那个完美的答案和结果呈现给他们就可以了。
6、所谓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分析:孩子们会遇到新旧知识之间,甚至不同学科之间,它们都是有联系的。所以,今天的学习和我以前的学习,和我以后的学习是有关联的,因为学习是会迁移的。当然怎么去利用这个迁移,是老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特别注意的。但是迁移也有正向和负向迁移之分。正向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促进作用。而负向迁移也会对学生学习造成一些影响和干扰。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哪些东西可能会对学生现在的学习有帮助,哪些又可能会带来一些干扰,需要让学生去澄清、去理解。
7、尊重个别差异就是要相信“行行出状元”。(√)
分析:在学习的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甚至不同学科之间,它们都是有联系的。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教好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这不仅仅是口号,而且应逐渐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要对每个学生负责,我们应该认识到: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我们一定要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
8、练滑的曲线,表明学习进程是匀速的。(×)
分析:真实的学习进程,就象练习曲线所展示的,它并不匀速,有时快,有时可能会慢。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有反复,并不是不断地进步的。它会有波动,甚至在某些时候,会停顿在那,经过多次练习之后,都没有看到进步,好像没有看见成效似的。但是,我们发现,一旦突破了这个停顿期,学习者可能就会有一个飞跃,有一个很大的发展。
二、讨论与分析
请老师们阅读下面一则小故事及评论,结合讲座中所学内容(比如,对于学习活动的误解,学习活动的特性等),选取一、二个角度来阐明你的看法,最好能够提供本学科的实例来加以说明(不少于300字)。
很早以前,英国有一个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对动物非常好奇,特别想知道狗的内脏到底怎么长的。终于有一天,好奇心促使他将学校校长心爱的小狗杀了看个究竟。为此,校长当然要惩罚他,不过校长既没有大发雷霆,大打出手,也没有像有些教师那样,传来家长发泄一通,责令赔款道歉,更没有满口“开除,开除”不容商量,这样的校长并不少见,而是要求麦克劳德解剖小狗后,画出一幅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图。他愉快地接受了惩罚,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两幅图现在收藏于英国皮亚丹博物馆。麦克劳德后来成为有名的解剖学家。
对于这则故事,有人认为,尽管麦克劳德(简称“小麦”)后来成为有名的解剖学家,未必与校长的这次宽容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而且校长的处理有纵容之嫌,没有以此为契机教育小麦要“尊重生命”,如果小麦们今天对狗感兴趣就可以杀狗而不受惩诫,那,是否明天他们对人感兴趣就可杀人呢?
也有人认为,虽然不能把小麦成为解剖学家完全归功于校长的这次教育,但是,假如校长不是这样处理“杀狗事件”,而是
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