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欺欺人的心灵感应|自欺欺人
心灵感应是一种远程感觉,在民间被称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5种常规感觉之外的“第六感”。心灵感应主要有人与人的心灵直接沟通、能知过去未来、遥距观然而实验进行了6年以后,有人终于发现女孩们使用了暗语作弊,而且手法不算太高明。
心灵感应人士道格拉斯·布莱克本与一名杂耍高手合作表演了心灵感应现象,得到“心灵研究会”的认可,布莱克本还成了该协会的秘书长。然而布莱克本后来忍不住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公开了他是怎样做手脚欺骗研究人员的。
1101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一个结论:“经过了130年对心灵学现象的研究,没有科学的证据能证实其存在。”
能知过去:猜出真相不稀奇
能知过去未来,是心灵感应的神奇体现。其中的“能知过去”是指单纯靠心灵力量实现对已发生的事隋进行感知。例如下面的例子——
美国一名观众看了一则电视新闻:南加州一名白人母亲苏珊·史密斯声称一个黑人把自己和两个儿子劫持上车,开到+湖区后把她赶下车,然后带着她的两个儿子开走了。这名观众马上感到,两个孩子可能已经遇难,而且就死在湖里。一个星期后,警方查出案件真相:原来那位母亲狠心地将两个儿子关在汽车后座,然后启动汽车冲入湖中,而自己提前下车,看着孩子们淹死。
于是这名观众便认为自己有心灵感应的能力,能知道案件的真相。其实,母亲杀死孩子的罪案时有发生,其概率比黑人绑架白人孩子要高得多,因此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怀疑那位母亲在作假证——这并不是他们有心灵感应的能力,而是基于对人性和人类行为的理解。事实上,对事情最怀疑的还是经验丰富的警方,只要有人按照这个思路追查下去,就不难让真相水落石出。
美国哲学家罗伯特·卡罗尔曾看到电视上一名女子声称被强奸,但他感觉女子在撒谎,后来证实的确如此。其他人看了也有相同的感觉。这是心灵感应吗?非也。人们只是凭感觉对事情进行判断而已,感觉有时对有时错。偶尔猜对一两次,人们就会对自己的预感、直觉能力感到意外,也开始相信心灵感应了。
预感未来:实验未能让人信服
人类常常预测未来,预测时往往运用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并结合环境的因素进行考虑,因此预测并不依赖神秘的超自然力量。预感则比较神秘,是指一个人感觉到有不寻常的事情将要发生,至今未有让人信服的解释。有人试图用量子力学中的“量子纠缠”等概念来解释心灵感应,但个别微观粒子的活动与大脑神经活动有什么关系?这就说不清楚了。心灵学家本姆承认,他们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这些心灵现象难以与物理学和生物学兼容。
为此,有心灵学家运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HRI)测量大脑的活动,又测量相应的皮肤导电性、心率等,试图证实在真实刺激发生之前,人体就出现了预感或“潜意识效应”。例如,在看到一幅图画之前身体已经有所反应,就能说明心灵感应的存在。果然有个别实验发现,人在焦虑之前会有分泌肾上腺素等生理活动。但是,这不说明人可以预感到未来的事情,毕竟焦虑并非在事情发生之前出现。
卡罗尔指出,这些心灵学实验在设计上充满缺陷,例如缺乏合理的实验对照组,研究者对数据的解释也很牵强,往往要用统计学的小伎俩迷惑人。可重复性是科学实验的重要要求,但其他学者重复验证所谓心灵预感的时候,却无法得出相同的结果。
自我欺骗让人愿者上钩
自我欺骗,就是我们误导自己相信虚假的东西。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欺骗有着各种有意无意的动机,如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受到偏见、欲望、不安全感等心理因素影响。
例如,尽管客观证据清楚显示一个孩子在撒谎,但他的家长仍坚信孩子说的都是真话,这是家长希望孩子说真话的欲望使然。卡罗尔认为,自我欺骗是不诚实的道德缺陷,也是缺乏理性的表现。有时自我欺骗是缺乏对证据的判断能力造成的,属于天生能力不足,例如家长认为自己与孩子很亲密,而指责孩子撒谎的人不如自己了解孩子,因此有理由更相信自己的孩子。这是单纯的认知障碍,与动机、道德等无关。
第
自欺欺人的心灵感应-自欺欺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