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七章 审美教育论.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七章 审美教育论
何谓美育
美育实施
陶冶性情
kJ
开启智力
以美塑形
美育任务 和功能
力的培养


第七章美育论
美育论
一、何谓美育
1、美育的由来
(1) 中国古代的美育思想:①礼乐思想;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 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美育的宗旨是培养 全面发展的自由人。
美学原理:
世界观教育:
蔡元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倡世界观教育。他认为,这种世界观教育是知、情、意、德、智、体 诸者的统一体。从现象世界进入实体世界,不能依靠经验或理论,只能依靠浑然直觉的美感,美感是 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
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亦称美育。在我国把美育列为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为蔡元培首创。他指出:“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他非常重视美育,认为美育可以陶养感情,使人日 趋高尚;可以去私忘我,超脱利害;可以使人寄托于美的享受,去掉生活恶习,从而美化人生。教育 家的任务,就是通过美感教育,使人达于最高精神境界。因此,他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各级学校、各 种社会活动都要进行美育。
(一)美育的由来
“美育”这个术语是德勒最早使用的。
JohannChristophFriedrichVonSchiller (1759 年〜1805 年)德勒给丹麦亲王写了 27 封讨论美育问题的书信,于 1795 年陆续发表在他主编的《季节女神》上, 后来结集出版为《美育书简》。此书不仅在德国古典美学中而且在整个美学史上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由此向客观唯心主义方向发展产生了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美学理论。
—中国最早使用“美育”术语的是蔡元培先生。 1901年他在《哲学总论》一文中提出了“美育”的 概念,这是他根据席勒曾经使用过的德文词组 sthetische Erziehung 翻译过来的。
—1903 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把西方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引进中国。
蔡元培先生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他担任北大校长时,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二是他毕生倡导美育。
蔡元培先生曾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并长期担任北大校长,他以这种身份和地位倡导美 育,对美育的推广和实施起到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美育之父。
美育的内涵
[六艺]
礼: 遵守规则 远离鄙俗 乐: 感官享受 情绪快乐 射: 技艺精湛 姿态娴雅 御: 技术娴熟 姿态庄重 书: 探赜钩深 幽赞神明 数:
[ 论语 . 泰伯 ]
孔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美育
狭义: 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广义:
美育就是利用一切审美,价值对人进行的教育.
朱光潜《谈美感教育》 美育具有“给人自由”和“解放的”的功能
第 1 个方面 美育可以解放我们的本能冲动 情感发泄 心理健康 本能和情感 高尚和纯洁的境界
第 2 个方面 美育可以解放和开阔我们的眼界 丰富多彩的世界 随处吸收 支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第 3 个方面 美育可以解放自然对我们的限制 创造艺术 欣赏艺术 超越自然的限制 成为自然的主宰
美育的功用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点:
第一,培养某种审美价

第七章 审美教育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yudian11
  • 文件大小73 KB
  • 时间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