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故事高二
有一次,楚军与晋军在鄢陵交战,双方龙争虎斗,直杀得天昏地暗。楚国的国君楚恭王也亲自率兵参与这场血战,一连几天相持不下,激战中,楚恭王身负重伤,只好鸣金收兵,暂回营中。
楚王的大司马子反,在前线奋战
孔子带着学生去楚国采风。他们一行从树林中走出来,观察一位驼背翁正在捕蝉。他拿着竹竿粘捕树上的蝉就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自如。
“老先生捕蝉的技术真超群。”孔子尊敬地对老翁表示赞扬后问:“您对捕蝉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
“(方法)确定是有的,我练捕蝉五、六个月后,在竿上垒放两粒粘丸而不掉下,蝉便很少有逃脱的。如垒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蝉十有八会捕住;如能将五粒粘九垒在竹竿上,捕蝉就会像在地上拾东西一样简洁简单了。”捕蝉翁说到此处捋捋胡须,严厉地对孔子的学生们传授(阅历)。他说:“捕蝉首先要学练站功和臂力。捕蝉时身体定在那里,要像直立的树桩那样纹丝不动;竹竿从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掌握树枝一样不抖动。另外,留意力高度集中,无论天大地广,万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蝉的翅膀,我用心致志,神情专一。精神到了这番境地,捕起蝉来,那还能不手到擒拿,得心应手么?”
大家听完驼背老人捕蝉的阅历之谈,无不感慨万分。孔子对身边的弟子深有感受地谈论说:“神情专注,用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应手。捕蝉老翁讲的可是做人办事的大道理啊!”
这个故事向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学好任何本事都需苦练扎实根本功,用心致志,日积月累,才能取得真功。
中国寓言故事高二3
战国时,赵国、燕国都不是实力很强的国家,然而赵惠文王无视对赵、燕两国虎视眈眈的强大的秦国,准备出兵攻打燕国。
为了避开一场国破家亡的战乱,燕国的苏代跑到赵国去求见赵惠文王,以游说赵与燕两相和好、共同抗秦。苏代对惠文王说:“大王您先别谈打仗的事,我且讲个故事给您听:一只河蚌好久没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阳,河岸上非常温和,于是河蚌爬到岸上,张开蚌壳晒太阳。河蚌只觉得浑身舒适极了,它懒洋洋地打起瞌睡来。这时,一只鹬鸟飞过来,静静落在河蚌的身边,很快地用长长的尖嘴伸过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一惊醒,快速用力把蚌壳一合,将鹬的尖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河蚌说:“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假如今日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晒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蚌了。”
河蚌也非常强硬地说:“我看你能饿多长时间!我今日不松开你的嘴,明天也不松开你的嘴,你就会在这里被饿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鹬了。”
两个小东西就这样对抗着,谁也不愿相让,真有要拼个同归于尽的架式。
这时,一位渔人走过来,非常轻易地就捡了个廉价,把蚌和鹬都捉住,满心快乐地赶回家去。
苏代的故事刚一讲完,赵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着自己的脑袋说:“多谢先生的启发,假如我们小国间自相残杀,让秦国从中得利,那我们跟这故事里刚愎自用的鹬和蚌又有什么区
中国寓言故事高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