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教案设计
2
12 《卖油翁》教案设计
侣俸中学 陶鸿中
教学目标
手熟尔⑩。”康肃忿然⑪曰:“尔安⑫敢轻吾射⑬!”翁曰:“以我酌油知之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⑮其口,徐⑯以杓⑰酌油沥之⑱,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⑲。
⑨〔无他〕没有别的(奥妙)。⑩〔但手熟尔〕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⑪〔忿(fèn)然〕气愤的样子。然,表示“……的样子”。 ⑫〔安〕怎么。⑬〔轻吾射〕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⑭〔以我酌(zhuó)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酌,舀取,这里指倒入。之,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⑮〔覆〕盖。⑯
7
〔徐〕慢慢地。⑰〔杓〕同“勺”。⑱〔沥之〕滴入(葫芦)。沥,下滴。之,指油。⑲〔遣之〕让他走。遣,打发。
汝:你。知:懂。尔:你。乃:就,于是。置:放。以:用。因:于是。惟:只,不过。
译文: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秘,只不过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能懂得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用勺舀起油慢慢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二、文言词语归类
1、通假字
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以杓酌油(同“勺”,勺子)
2、词类活用
但微颔之(名词用作动词, 点头)
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3、古今异义
尝射于家圃(曾经)
8
久而不去(离开)
4、一词多义
之 (1)睨之久而不去(代词,指陈尧咨)
(2)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3)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4)徐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油)
(5)康肃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
而 (1)释担而立(表顺接,不译)
(2)久而不去(表转折,“却”)
(3)而钱不湿(表转折,“却”)
(4)康叔笑而遣之(表修饰, 可译 “着”)
以 (1)公亦以此自矜(因为)
(2)以我酌油知之(凭、靠)
(3)以钱覆其口(4)徐以杓酌油沥之 (用)
射 (1)尧咨善射 (2)汝亦知射乎 (动词,射箭)
(3)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术)
尔 (1)尔安敢轻吾射(你)
(2)惟手熟尔 (3)但手熟尔 (同“耳”,罢了)
9
导学反思:
第三课时 (总第38课时)
教学要点:1. 阅读分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方法
2. 拓展延伸,练习巩固
一成语导入,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同学们,知道成语“熟能生巧”吗?明白他的意思吗?下我们继续来一起学习《卖油翁》,也许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你会对“熟能生巧”有新的理解,有更深的感悟。
复述课文要求:
(1)尽量做到既贴近原文,又生动形象。
(2)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3)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清楚。
10
二、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射箭 和 酌油两个场面。
第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态度。
第二段:写二人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艺。
2、说说文中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陈尧咨:善射、自矜 恃才傲物、骄矜暴躁
卖油翁:技高、谦虚 身手不凡、神闲气定
道理:熟能生巧
三、阅读分析
(一)人物形象
1、陈尧咨
(1)陈尧咨两句责问: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改为陈述句:你这买油的老头儿根本不懂射箭!你根本看不明白我射箭射得有多好!
——强调反问语气,盛气凌人
(2)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尔”与“汝”都是第二人称“你” ,但“尔”多了层居高临下的意味。由质问至怒斥,傲慢暴躁
陈尧咨怒形于色,三个反问句中的称呼、质问和斥责的语气,都显得傲慢无礼。
12
(3)最后,陈尧咨为什么会“笑而谴之”?这“笑”是什么样的笑?
“笑”和“遣”表现陈尧咨通达爽快,这“笑”有会意,有尴尬,也有解嘲。
2、卖油翁
《卖油翁》教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