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甲乳外科护理常规
无锡市人民医院
2012版护理常规
2012年8月修订
腔镜甲乳外科护理常规目录
第一节 腔镜甲乳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3—6
一、腔镜甲乳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常用麻醉术护理常规 7
损害性措施促进排尿,如正常的排尿姿势、放松、 听流水声、热敷下腹部、温水洗会阴等。
诱导排尿无效时,给予导尿,导尿时每次放尿液不超过1000ml。
补充足够的水分,使病人每日尿量在1500ml以上,预防术后尿路感染。
维持消化功能,补充适当的营养
观察恶心、呕吐、腹胀、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情况以及大便的量和性状。
一般术后恶心、呕吐为麻醉后反应,常可自行停止,但持续不止或反复恶心、呕吐、腹 胀应通知医师,判断有无电解质紊乱、肠梗阻等情况存在。
术后鼓励病人翻身,做床上运动及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
消化道手术一般遵医嘱禁食,待肠功能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流质,后给半流质、 软食。
鼓励病人补足液体量,当病人不能进食时,应由静脉供给足够的水、电解质和营养。
术后禁食的病人,应协助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
促进伤口愈合
观察伤口敷料和引流情况。
保持伤口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折叠,伤口敷料渗湿或弄脏应立即更换,
换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疼痛的护理
(1) 仔细观察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及规律。
(2) 鼓励病人表达疼痛的感受,给予精神安慰。了解疼痛的原因,给予对症处理,必要时 遵医嘱给予镇痛、镇静药。
维持良好的功能体位及协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1) 体位:手术后病人的体位以能增加其舒适度、减轻疼痛、促进引流以及易于呼吸为原 贝y,有时也依手术情况的需要保持一特定的姿势。
(2) 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手术后的恢复及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大部分病人应在手术后 24-48小时内下床,当病人全身衰弱、病情危重、严重感染、血栓性静脉炎或四肢关 节手术不能早期下床时,则应卧床休息。
(3) 下床活动前将各种导管固定好,首次下床时应有人在旁协助,先扶床活动或缓慢行走, 逐渐增加活动量,以病人能自我耐受为宜。
& 维持液体和电解质平衡:观察输液的量、速度及通畅性,监测各项生化指标,发现异常 通知医师。
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
术后并发症: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处理。
(1) 术后出血:主要表现:敷料和引流管內有过多的血性物,引流液颜色鲜红,每小时大 于100ml,连续3小时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可能;生命体征改变,如血压下降、脉搏曾 快、尿量减少。护理措施:立即通知医师;遵医嘱快速补液、输血及使用止血药物; 心电监护、吸氧;做好再次手术准备。
(2) 切口感染:一般发生在术后3-5天。主要表现:病人诉伤口疼痛加重;伤口出现红肿 压痛和波动感或流液;体温升高。护理措施:立即通知医师;观察体温及伤口渗血渗 液情况;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引流通畅;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
(3) 切口裂开:多发生在术后一周左右,易发生于肥胖、营养不良、恶病质等的病人。主 要表现:病人在一次用力后突感切口疼痛和松开感;大量淡红色液体流出,浸湿敷料; 肠管或系膜从切口脱出。护理措施:安慰病人,卧床休息,并告知勿咳嗽、勿进食进 饮;用无菌盐水纱布覆盖切口并用胶带包扎;如內脏脱出勿在床上还纳;立即通知医 生,送手术室重新缝合。
(4) 肺部并发症:术后肺部常见的并发症有肺不张、肺炎,常发生于大手术后,易见于长 期吸烟和有急、慢性呼吸道感染者。护理措施: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排痰,协助病 人翻身、拍击背部,将阻塞的痰栓排出,尽快解除支气管阻塞,使肺泡重新膨胀。
尿路感染:常继发于术后尿储留。主要表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护理措 施:嘱病人增加饮水量,使尿量保持在每天1500ml以上;放置导尿管时应严格无菌 操作,遵医嘱给予有效抗生素。
静脉性血栓:多发生在术后7-14日,常见于术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的老人或肥胖 者,以下肢静脉多见。主要表现:患肢有凹陷性水肿;沿深静脉可见皮肤发红、肿胀、 局部有触痛;可扪及索状变硬静脉;常有体温升高。护理措施:一旦发生血栓性静脉 炎,首先应停止患肢静脉输液;抬高患肢,制动,局部用50%的硫酸镁湿敷;遵医嘱 全身用药;严禁局部按摩,防止血栓脱落。
【健康指导】
饮食: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的规律,进低脂,宜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避免粗糙, 刺激性食物,或过冷,过热,产气多的食物,饮料等。戒烟酒。
活动: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保持身心休息。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 累。
用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告知使用药物的相关知识。
自我监测: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相关疾病的病因、诱因、预防、治疗、保健知
腔镜甲乳外科护理常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