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王军军
劳动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对学校工作的配合。在家庭生活中,只有让孩子爱上劳动,体会劳动的乐趣,才能最终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劳动教育是孩子成人成才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课。然而,我在教
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王军军
劳动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对学校工作的配合。在家庭生活中,只有让孩子爱上劳动,体会劳动的乐趣,才能最终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劳动教育是孩子成人成才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课。然而,我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部分孩子严重缺乏劳动意识。在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可能会好一些,在老师
的引导下会做一些墩地、擦黑板、扫地等简单劳动,但还是缺乏技巧性和主动性。学生回到家中,则普遍做起了“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爱劳动,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相当一部分学生十几岁了还没怎么干过家务活。一个没有经过劳动磨炼的人,是难以懂得生活真谛的,也注定无法担当大任。因此,想要让劳动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就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配合,为孩子补上劳动教育这一课。
强化措施助习惯养成
无论老师还是家长,不应当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应该关注他们的道德养成。笔者认为,劳动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和家庭开展德育必不可少的举措。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不是一天可以养成的,而要在教学中渗透,在生活中坚持。
树观念,让学生明道理。作为班主任,我充分利用德育课和主题班队会活动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例如,通过“劳动最光荣”主题活动,让学生逐渐认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知道劳动对社会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抓住每一个契机,鼓励学生“自己来”“我会做”“我能行”,逐渐让学生萌发对劳动的热爱,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的精神。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他们的劳动态度自然会发生转变,也就更乐意劳动。
给机会,让学生尝试劳动。班里建立了班级劳动责任岗制度,卫生小组采用轮换的方式,一周五天就由五组同学来打扫教室卫生,每个人负责的职位也是轮换的,这次负责扫地,下次就负责擦黑板——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不同类型的劳动。每人一岗,人人有岗,人人有责。全班同学轮流担任值日班长,每天一人,轮换进行。通过细化劳动管理,任务相对固定,时间相对固定,学
生做起来不会感到有負担,而且这样也给每个学生提供了机会,在尝试劳动中养成习惯。
给时间,让学生学会劳动。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很多学生在家里没有做过家务,刚开始在学校做值日时,难免会出现帮倒忙的情况。这时老师不仅要耐心指导,还要劝解同一卫生组的同学,不能相互埋怨争吵,以免挫伤其劳动积极性。另外,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仅靠简单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教师必须重视日常的劳动教育,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洗内衣和袜子、自己整理书包打扫房间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为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打下基础。
给方法,提升学生劳动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主动参与到劳动中。当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想退缩的时候,教师要教给他们方法,引导他们想办法解决困难。比如,有的孩子拿笤帚不分反正、有的孩子扫地从中间向两头
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