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略论朱熹眼中的王安石.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略论朱熹眼中的王安石
 
 
张艳玲
摘 要:王安石历来饱受争议,对其评价有褒有贬。而朱熹眼中的王安石是全方位立体型的人物,朱熹对其优点刻画了很多,但对其缺点也毫不避讳。在《朱子全书》中,朱熹用《三朝名臣言行录》充分展示了王法的认同与钦佩。王安石不仅在物质上关爱兄弟,在为人为官方面也对他们时时刻刻进行监督,引《涑水纪闻》云:“(王安国)为西京国子监教授,溺于声色。介甫在相位,以书戒之曰:‘宜放郑声。’”可见王安石作为兄长对自己家庭责任的重视。另外,在朱熹眼中,王安石是谦虚清廉的。在刚入仕途不久就“除直集贤院”,安石“累辞”;“召试馆职”,安石“固辞不就”;命他修起居注,安石认为自己是新
人,而“馆中先进甚多,不当超处其右”[9],谦虚清廉体现得真实而不做作,故朱熹多次引例,展示他对安石的敬佩。还有一点,朱熹欣赏王安石倔强不屈的性格,引《温公琐语》云:“(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人莫能屈。”“有旨令阁门赉敕就三司授之,安石不受。吏随而拜之,安石避之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安石使人追而与之。朝廷卒不能夺。”[10]倔强如此。又引《邵氏见闻录》记载:包孝肃公请司马光与安石赏牡丹,席间劝酒,“光不喜酒,亦强饮,介甫终席不饮,包公不能强也。光以此知其不屈”[11],可见王安石在倔强当中也体现了他严于律己的高风亮节。
人无完人,王安石有自己的缺点,朱熹对此也毫不避讳。朱熹提到最多的就是安石的任性自执,他引《程氏遗书》说:“介甫不知事君道理,观他意思,只是要乐子之无知。……常要己在人主之上。自古主圣臣贤乃常理,何至如此?”[12]安石最大的毛病就是将自己凌驾于人主之上,因此做出许多任性之事,如朱熹引《涑水纪闻》记载,熙宁六年十一月,有官吏不附新法,安石要加罪惩罚,神宗不许,安石再三争辩,神宗终不许,“介甫不悦,退而属疾家居。数日,上遣使慰劳之,乃出”[13];安石进行经济改革,“宗室及诸军不乐,有怨言”,神宗欲罢之,安石随即发怒,卧床不出,直到皇上主动讲和,乃起。[13]再引《上蔡语录》记载:“(安石)尝上殿进一劄子拟除人,神宗不允,对曰:‘阿除不得?’又进一劄子,拟除人,神宗亦不允,又曰:‘阿也除不得?’下殿出来,便乞去,更留不住。”[15]其任性如此!人主终归人主,臣子理应遵从,即便才华高超、能力超群,若不懂得如何事君,终究会马失前蹄,所以后来安石两次罢相也不出人意料。朱熹多次引例说明安石任性自执,表现出了他对安石此种行为的反感。
朱熹还记载了王安石其他的缺点,如他引《邵氏闻见录》云:仁宗组织赏花钓鱼宴,安石将鱼饵食之尽,仁宗对宰辅说安石乃“诈人”也,安石记在心上,后作《王荆公日录》多次鄙薄仁宗,而且连带当时的大臣富弼、韩绮、文彦博也为其所诋毁,[15]可见安石的心胸狭窄。又引《涑水纪闻》资料说神宗“以外事问介甫”,介甫以君臣应该互相推心为由,诱神宗说出告密者李评,最终将李评“挤而逐之”[17],再次体现了安石的狡猾以及心胸狭窄。安石因任性而称病不出,直至神宗派人慰问,他才出门上朝,趁机上奏“擢章惇、赵子几等,上喜其出,勉强从之。由是权益重”[18],其奸诈如此。朱熹引例说明安石如此多缺点,一方面体现出朱熹对王安石的某些所作所为心存不满,另一方面也将王安石的形象描绘得更加立体丰满。
另外,从朱熹的摘录当中也可以看出朱熹是爱护同情王

略论朱熹眼中的王安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2-07-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