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
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为界分塞内、塞外
2、特点:1)战国到东汉,全衡的特点
2)山东山西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战乱、五逃(天、官、军、钱、愚)
2、概况:1)两晋:八王之乱
2)中唐:安史之乱
3)两宋之际:靖康之变
3、影响:1)劳动力、生产工具、技术向江南传播
2)民族融合
3)文化融合
4)丰富人民生活
5)北方生态改善,但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三、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1)人口南迁,劳动力增加,生产水平“量”变
2)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生产水平“质”变
3)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4)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巨大潜力
5)统治者重视
6)民族融合,人民辛勤劳动
2、概况:1)六朝:南方开始赶上北方,南北趋于平衡
2)中唐:开始南移
3)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明清:南方不仅是农业重心,也是工商业重心
3、影响:1)江南经济发展
2)南方人口大量增加
3)文化重心南移
4)南北方之间交通运输业更快发展(隋唐大运河)
5)南方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唐朝)
4、启示:1)合理利用外来劳动力
2)引进先进工具和技术
3)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4)领导者要重视发展经济
5)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第0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金属冶炼术
1、石器时代:旧石器是打制的,新石器是磨制的,大约对应原始社会
2、青铜时代:夏代的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时期,大约对应的是奴隶社会
3、铁器时代:
1)春秋:冶炼生铁、钢,世界奇迹
2)西汉:开始使用煤冶铁
3)北宋:普遍使用煤冶铁
4)南宋:开始使用焦炭冶铁
5)明代:流行使用焦炭冶铁
4、工业机器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关注煤铁,第二次关注钢、塑料,第三次新材料
二、纺织业
1、麻纺织:西安半坡文化
2、丝纺织:
1)上古:大汶口文化,发明养蚕缫丝技术,世界最早
2)西周:突飞猛进,刺绣
3)汉代:远销欧洲,开辟丝绸之路
4)唐代:缂丝技术
3、棉纺织:
1)宋末元初:产生,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车
2)元明时期: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3)明代后期:棉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4、近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化纤,的确良
三、陶瓷业
1、陶器:
1)新石器时代:①半坡:彩陶;
②大汶口:黑陶、白陶
2)秦汉:兵马俑
3)唐代:唐三彩
2、瓷器:
1)商代:产生原始瓷器
2)东汉:产生青瓷
3)南北朝:产生白瓷
4)隋唐:陶瓷工艺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南青北白
5)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6)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青花瓷,釉里红
7)明清:康熙时期的珐琅彩,雍正时期的粉彩
注释:15C瓷器在欧洲是稀世珍宝,17C风靡欧洲贵于黄金,18C遍销世界深入普通人家
四、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比较项
家庭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专业私营手工业
经营方式
个体小农的副业
官府管理
征役制—雇募制
家庭小作坊、唐代时商品化大大加深,明中后期雇佣劳动
产品特点
自给、交税
水平高
不计成本,不进市场
水平高,商品生产
生产规模
小,生产能力有限
分工细,规模大,效率低
集中,分工协作,规模大,效率高
发展情况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中
西周到明前期
居于主导地位
春秋产生
明中叶居于主导
作用
①稳定小农
②妨碍市场和商品经济
①有利于提高技艺
②缺乏竞争
③工匠不满
①有利于技艺提高,社会经济发展
②冲击自然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产生资芽
五、古代中国手工业特点
1、生产部门不断地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X01
  • 文件大小493 KB
  • 时间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