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风筝》说课稿.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风筝》说课稿
一、说教材:
《风筝》一文是鲁迅写于1925年1月24日,后由编入散文诗集《野草》。
文章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非常粗暴。待到明白嬉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风筝》说课稿
一、说教材:
《风筝》一文是鲁迅写于1925年1月24日,后由编入散文诗集《野草》。
文章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非常粗暴。待到明白嬉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始终沉重下去。
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嬉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肤浅感慨。
对于文章的主题,可以从多角度去端详: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从封建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从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从亲情角度去理解,从追求美妙事物的角度去理解……
教学目的:
1、(学问和力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阅读力量,能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憧憬、怜悯等感受。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在阅读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过程和方法)发挥同学的主观能动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
4、(写作指导)学习本文在叙述中饱含深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训练阅读力量,提练文章主干。
教学难点:结合个人人生阅历及阅读体验,体会的思想感情。
本文意蕴丰富,选编此文,无非是由于此文为我们提出了如何进行儿童教育的问题,以及人要勇于自我解剖,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等等,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些恰恰都具有广泛地指导性,学习此文,可以让我们体会人间至爱真情,学习自我解剖的精神,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
由于本文是同学进入学校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不了解的写作风格,而且文章中疑难的问题较多,所以学起来有难度,再加上学校生平常对冲突误会中的亲情体会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读课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与气氛很重要。
二、说教法: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语文课程中有大量详细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颜色的内容,由于读者的学问背景、生活阅历、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文章,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
现代语文教育特殊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公平对话,也特殊需要留意敬重和珍视同学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老师也要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
阅读《风筝》一文,我不由被鲁迅先生的“真情”所感染,而文章有丰富的意蕴,更能引发人进一步地探究爱好。因此在教学此文时,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的情感变化,阅读是同学共性化行为,老师可利用阅读期盼、反思、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效率。在这一活动中,老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同学阅读的促进者,阅读的对话者之一。
1、在教学前,老师应多预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同学多角度理解课文。
2、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
3、可用多媒体帮助教学,创设情境,以利于体悟人物的心境,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支配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其次课时反复阅读,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风筝》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JIANMIAO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