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与环境创设
主讲:张晓玲
一位幼儿园教师在她的教育笔记当中写到:
你是母亲,我是老师,我们拥有同一个天使,将母爱与师爱融于一体,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希望的种子。
两种教育的差异:
目的性和计划性
教育对象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家园合作与环境创设
主讲:张晓玲
一位幼儿园教师在她的教育笔记当中写到:
你是母亲,我是老师,我们拥有同一个天使,将母爱与师爱融于一体,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希望的种子。
两种教育的差异:
目的性和计划性
教育对象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主要内容
家园合作的内涵和重要性
家园合作的内容
家园合作的原则
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家园合作方式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相关法律文件的支持
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
●“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
第四十八条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第四十九条应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
第五十条幼儿园应成立家长委员会。
第五十一条幼儿园应密切同社区的联系与合作、宣传幼儿教育的知识,支持社区开展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争取社区支持和参与幼儿园建设。
2001年7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家园合作的内涵和重要性
(一)内涵
是指幼儿园与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正确理解家园合作要注意的几点:
幼儿园和家庭都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
幼儿教师和家长是合作的伙伴。
家园合作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1、家长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可以使幼儿园从家长那里获得人力、物力的支持。
2、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可以让家长密切亲子关系,改进家庭教育。家长有机会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更好地认识自己孩子的特点,同时,也使幼儿有机会了解自己的父母亲的工作与“本领”,对家长产生敬佩、尊敬的情感。
3、通过家园合作,家长也可以从幼儿园获得科学育儿的专业知识,通过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可以提高和改善家庭教育的质量。
。
。
,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
,可以密切亲子关系,改善家庭教育。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于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的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二)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符号互动论作为一种关注个体行为的社会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强调人类主体性的理论前提、关注个体间互动行为的经验研究取向。。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1、符号是人类互动的媒介,人与人的互动是通过声音、语言、文字、图画、表情等符号进行的;
2、人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要理解某种行为,就要对行为者赋予其行为的意义做出一定的解释;
3、行为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意义的确定取决于互动的情景和互动双方的协商;
4、角色扮演是互动的关键机制,即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理解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之中来认识自己,形成自我概念。
(三)社会角色论
角色理论阐释社会关系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它强调人的行为的社会影响方面,而不是心理方面。认为人既是社会的产物,又能对社会作出贡献。作为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
1、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资的、动态的表现形式,它为处在特定地位的人们提供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组织的基础;
2、角色与互动是紧密相联的,一方面,互动是角色的互动;另一方面,角色的形成和扮演是在互动中体现出来的,只有一方参与,角色就不具备存在的条件,进而也就不能成为真正的角色行为。
家园合作与环境创设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