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区域经济增长 】是由【wxq36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区域经济增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三讲区域经济增长
第1页,共203页。
一、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
(一)区域经济增长的定义
(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三)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
(四)均衡增长理论
(五)非均衡增长理论
(六)新增长理论
第2页,共203页。
(一)区域经济增长的定义
(1)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
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GDP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
第3页,共203页。
(2)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
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则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等。
从区域经济增长的特征来看,产值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能够说明一个地区生产水平的总体提高,也不意味着代表一个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把经济总量的提高、人口规模和产品需要量的增加结合起来,才能正确理解区域经济增长的含义。
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时间序列过程,有时我们必须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来观察,才可能发现增长的长期趋势。由于经济本身所具有的波动性,增长也常常呈现波动的态势。
第4页,共203页。
(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很多,不能把影响因素等同于生产要素。
按照经济学新古典模型分析,区域经济的生产要素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有了这三个要素的投入,一个地区的经济就能够增长,这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然而,一切与区域经济相关联的条件和环境可能都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增长,使区域经济的增长或快或慢。
事实上,在用新古典模型对区域经济进行分析时,是假定诸多的影响因素是固定不变的
第5页,共203页。
(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大致可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直接进入生产过程的,亦即投入的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资源、技术等。
另一类是形成生产环境的,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硬环境是指基础设施条件、相关产业的布局条件等;
软环境则包括经济体制、管理方式及组织形式等。
第6页,共203页。
(三)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
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的增长是同质的,所以其增长的机制从总体上看是一致的,大致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需求的拉动,包括区内的需求和区外对本区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由需求拉动生产;
其二是供给的驱动,原材料、资本、技术、劳动的供给,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形成新的需求。
第7页,共203页。
1、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
资本、劳动和技术的投入,从区域经济来看,存在两个杠杆:
其一是投入高效率产业的杠杆。按照钱纳里的观点,经济增长就是生产要素从效率低的部门到效率高的部门的转移。一旦一个地区将其有效的生产要素资源集中到高效率的、能够起带动作用的部门,则这个地区必然会获得增长。
其二是投入高效率地区的杠杆。对不同的产业来讲,处于不同的地区,其生产的效率相差很大。如果我们将有效的生产要素资源都投入到那些具有高效率的地区和部门,宏观的经济增长必然会十分明显。
需要强调的是:高效率的地区并不仅仅是指发达地区,因为有很多时候不发达地区在某些发展的时段时,会获得比发达地区更高的效率。
第8页,共203页。
2、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
区域经济增长可以具体化为各种产业部门的增长。
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一个或几个部门增长速度很快,成为带动性的产业,从而使区域经济获得整体上的增长。
第9页,共203页。
3、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
区域经济增长可以具体化为各地区的增长,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一个或几个地区增长速度很快,成为带动性的先行地区,从而使区域经济获得整体上的增长。
例如:中国沿海地区近30年来的经济增长,受到三大直辖市和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五个“新兴工业省份”经济增长的巨大拉动,而沿海地区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区域。
第10页,共203页。
区域经济增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