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钠血症昏迷
巴东谭峰源编撰
定义:
a)是处于对外界刺激无反应状态而且不能被唤醒去认识自身或周围环境,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持续性意识完全丧失;也是脑功能衰竭的主要表现之一颅内病变和代谢性脑病是常见的二大类病因。
生理病理:
钠是体内重要的阳离子之一, 人体每公斤体重含钠量为60mmol, 其中43% 在骨骼肌中, 50%在细胞外液, 7% 在细胞内液。正常人血清钠为135~ 145 mmol/L , 当血钠低于135毫摩尔/升时,就成为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的症状随血钠下降速度而异。如细胞容量改变而致低渗性脱水,可表现严重循环衰竭,肢凉、脉细、尿少;随低钠血症发展,体液向细胞内转移,可表现为脑细胞水肿的症状,如嗜睡、萎靡、昏迷、惊厥。伴随低钠而表现为神经肌肉应激性改变,如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有时要与低钾血症鉴别。
生物膜上Na+-K+-ATP酶和钙泵异常,可通过影响神经信息在突触部位的传递而影响脑功能,当低钠血症致脑水肿时,机体处于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即产生大脑功能障碍,昏迷也会进一步加重。
重度低钠<120mmol/L),中度低钠<130mmol/L,轻度低钠<135mmol/L
低钠血症的病因:
1、体液丢失时,溶质丢失超过水分丢失,即低渗性脱水;
2、细胞外液量基本正常,但由于内分泌疾病而致电介质异常丢失。如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或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时;
3、细胞外液容量过多,如输入过多低渗液,肾功能排水障碍,表现为细胞外液钠被稀释,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
治疗:
低钠血症应治疗原发病,对低渗性脱水可采用2/3渗或等渗含钠液补充累积丢失。如血钠低于120毫摩尔/升或水中毒时,宜采用3%氯化钠溶液。有严重颅压升高症状时可用甘露醇等脱水剂。对SIADH(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应限制水的入量,必要时给利尿剂,并适当补充由尿所丢失的钠量。
补钠常用计算式:
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
临床情
低钠血症昏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