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讲稿.doc年鉴讲稿
(2015年10月)
一、年鉴的基本知识
二、年鉴的文体、语体和语言文字规范
三、年鉴的条目写作
一、年鉴的基本知识
(一)年鉴定义
中国人对于年鉴的理解,给年鉴下定义,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
、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连续出版的工具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第224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
,综述基本情况,评述重大事件、最新成就,以及纵横比较、展示趋势的工具书。是一种逐年编纂出版的连续出版物。(《出版词典》第11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
外国人对于年鉴的理解,给年鉴下定义,具有代表性的也有两种:
,并加以解说的年刊形式的“便览”,目的是为以后的调查研究提供方便。(日本平凡社:《大百科事典》)
,用统计、图表等加以解说的每年刊行连续出版物。(长泽雅男:《情报和文献的探索》第2版)
以上四种说法,基本上代表了中外学者对什么是年鉴的理解和认识水平,都是关于年鉴定义比较权威的表述。这四种说法大同小异。大同是:连续出版,逐年发行,资料性,工具书。小异是:定义要素有多有少,各有侧重,或者说所加的前提、限定因有所侧重而不尽相同。
用一句话表达:年鉴是系统汇辑上一年度重要的文献信息,逐年编辑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它具有资料权威、反映及时、连续出版、功能齐全的特点。它博采众家之长,集辞典、手册、年表、图录、书目、索引、文摘、表谱、统计资料、指南、便览于一身,兼容并蓄,这在工具书中堪称一绝。因此,决定了年鉴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它不仅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资料,也是经济主战场上重要的情报源、数据库,同时还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向导和顾问,在衣食住行、旅游购物、就学择业等方面提供便利。年鉴与社会、年鉴与现代化建设、年鉴与读者的关系最为直接,具有广泛的价值。早在1979年,中同志就曾指出,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是四化建设的需要。西方年鉴遍布社会各个角落,美国的《世界年鉴》每年的发行量数以百万计,走入寻常家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年鉴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年鉴,不妨将年鉴与最为接近的其他出版物作一比较:
。年鉴和地方志都具有文献资料性,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但两者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⑴年鉴是工具书;地方志是地情资料书,不是工具书。⑵年鉴主要是按编年体撰写的,其基本表现形式是条目;地方志采用的不是编年体,而是纪事本末体,其基本表现形式是文章。⑶年鉴是逐年编纂出版的,所以又有“年刊”之称,而地方志往往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一修。
。年鉴和百科全书都讲求综合性,内容广泛,知识和资料丰富,一般都以条目为基本查验单位,具有很强的检索性,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⑴年鉴是年刊,汇集的是一年中基本情况和基本资料;百科全书不是年刊,它的基本内容一般都有10年以上的稳定性。⑵年鉴的条目是信息主题,记述的主要是年度客观事实及相关情况;百科全书的条目是知识主题,记述的是稳定的知识和资料。⑶年鉴的内容一般按涉及的领域分类,而百科全书的内容一般按知识体系分类。
。年鉴和杂志都是定期出版物,都传播信息和知识,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但两者也有明显的差异:
⑴年鉴作为工具书,大都实行条目化,并配有内容分析索引,检索较为方便,而杂志是栏目化而非条目化的出版物,内容检索并不方便。⑵年鉴以收载资料见长,许多资料都连续收载,其资料性、系统性、连续性明显强于杂志。⑶年鉴刊期较长,杂志刊期一般较短,年鉴信息资料的时效性弱于杂志。
从以上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年鉴具有以下特点:
,连续出版
古今中外的出版物,能坚持一年一刊的,除了年历,就是年鉴,其他出版物很少有此惯例。国外有的年鉴,长期坚持一年一刊,历经百年而不衰。如美国的《老农夫年鉴》、英国的《惠特克年鉴》,自18世纪60年代创刊以来,一直坚持逐年编纂,连续出版。这是年鉴的一大特点。不可否认,国内外确有一些早年创办的年鉴,或因政治、人事变故,或因经济拮据而未能坚持下来,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年鉴这一特点的认识。国内外也有一些冠以“年鉴”名称的出版物,内容、体例、编纂方法等与年鉴相去不远,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做到逐年编纂连续出版,而是二三年或四五年出一期,严格说,这些出版物并不是典型的年鉴,只能通称为“年鉴类”出版物。
,资料密集
一部年鉴在手,给人的深刻印象,就是它的海量,它的博大。首先是收录非常广泛,信息资料的覆盖率很高。以地方综合年鉴为例,它的信息几乎覆盖了相应地域
年鉴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