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荷西柳的平民时代
近日,一条关于山东黄金男篮主场选定奥体中心“东荷”体育馆的消息让球迷杨盛睿欣喜不已。在他看来,能在这么漂亮的体育馆里看球,简直是一种享受。
正如北京奥运会让全世界记住了“鸟巢”一样,十运会也让全国人民已住了其标志性建筑“东荷西柳”。“东荷西柳”是对山东省济南市奥体中心总体布局的形象描绘。2010年初,充满诗意和创意的济南市奥体中心面向社会开放。在赞叹其美丽和壮观之余,一连串的数字不禁让人们陷入深深的思考:济南市奥体中心“一场三碥”,建设费30亿元,而且今后每年还需投入3800万元的维护费用。
面对巨大前期投入和每天庞大的开支,济南奥体中心何时才能通过运营达到收支平衡?如何在兼顾社会公益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解决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管理这一世界性难题?
全运会的商业开发始于八运会,此前,全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和赛后场馆营运维护,都采取国家包下来的办法,由国家掏钱养场馆。在上海举办的八运会,主办方第一次尝试“吃螃蟹”,不仅在场馆建设中引入社会资本,而且在比赛后把场馆、运动员村等配套设施推向市场。此后在广州举办的九运会和在江苏举办的十运会,体育场馆商业开发程度一届比届高,效果一届比一届好。
当时山东不仅把十运当做全国竞技体育盛会,也看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契机。着眼于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场馆,适当修建新场馆,建设同商务开发和运作紧密结合,为促进山东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济南奥体中心将来不只是体育场所,而是个融体育、休闲、旅游、商业等多功能的区域。”济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任张忠明如此为奥体中心的将来定位。
第十一届全运会成功举办后,济南奥体中心的赛后运营及商业开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10年岁末,奥体中心已迎来近60家商户,其中不乏金奥城汽车超市、澳门豆捞、台湾两岸咖啡等名品商铺,租赁出的面积占奥体中心可租赁面积的95%,后全运时代奥体商圈的崛起引人期待。
据济南奥体中心市场开发处人士介绍,济南奥体中心除加快商用房的开发利用外,该中心体育赛事及演出活动的
东荷西柳的平民时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