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读者注意力资源新论
[摘要]读者注意力资源的度量有二:流量测度法更多地渗入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耗时统计法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逐渐浮出水面。读者注意力资源的开发,要关注弱势读者,推行图书馆文化消费积分制。要给予读者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人翁地位,设立图书馆文化生产积分,与读者共建知识组织。
[关键词)注意力弱势读者积分制知识组织
[分类号]G252
图书馆读者注意力是指读者关注图书馆各组成要素的持久程度。英特尔前总裁葛鲁夫指出,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将成为社会的主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说:“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在信息产品数量和种类急剧增加的今天,这些观点已成为我们图书情报界的共识,“如何吸引读者、留住读者并提高其忠诚度,就成了图书馆所关注的新课题”。
研究读者注意力资源,关系到图书馆能否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大众注意力,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重视读者的注意力资源开发,关系到图书馆能否赢得更多的关注,能否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研究读者注意力资源是图书馆学读者研究的重要内容。
截至2008年12月30日,KI)中,同时包含“图书馆”、“注意力”两个题名关键词的论文共有23篇。中山大学的张瑞红探讨了注意力和信息价值的关系,朱敬论述了信息注意力运用的失误。当然,还有更多论者致力于读者注意力资源的开发研究。如刘磊等人指出要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营造时尚的读书氛围、重视与读者的交互性、有效地导读。杨鸿敏提出了品牌化服务、特色化服务、舒适的环境。苏海燕主张要发现用户需求,想方设法满足用户需求,图书馆需要深入基层,充分利用网络。柯平认为应以用户为中心,为人的全面发展,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王虹提出针对不同读者群实施重点服务、个别化服务、知识服务、团队化服务、增值服务。陈青注意到读者注意力的分配实际上是信息素养的培养。综上可见,图书馆界关于读者注意力资源的开发有了些共识,比如,以用户为中心、与读者的交互、优化服务、培养信息素养等。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关于图书馆读者注意力资源的论述尚有许多关键要素没有涉及。首先,关于读者注意力资源的度量研究是个空白,而资源度量是资源研究的基础。虽然,我们可从信息计量学、图书馆评价体系中找到些度量读者注意力的踪影,但在图书馆大力提倡人文服务的今天,从以读者为本的角度,重新探讨其注意力资源的度量,具有现实意义。其次,在注意力获取方面,前期论述缺乏对弱势读者的统计工作的足够重视。如何能“持久地”吸引“最广大读者”的注意力需要深入思考。再次,鲜有作者论及读者在图书馆注意力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设计与读者共建知识组织的路径。为此,笔者拟从上述三个角度再深入探析下读者的注意力资源,求教于方家。
1 科学度量读者的注意力
早在1921年发表的《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及功用》一文中,刘国钧先生就曾强调说:“近日图书馆之事业多半为社会化之性质。即其注重之对象已由书籍而变为其所服役之人”。图书馆服务及管理工作的对象,除了书和非书媒体外,最重要的就是读者了。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想要实现它的价值,必须首先引起读者的关注。读者的注意力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之源。科学度量读者对图书馆的注意力是图书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信息是可以准确计量的,而注意力的计算是模糊的。科学度量读者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注意程度是图书馆学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读者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注意程度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度量注意力方法有两种。
流量测度法
传统的做法是计算接待读者的人次及文献流通的册数。其中,流通不仅限于外借这一传统模式。无论用何种模式,只要实现了信息的流通,都是流通。读者外借(阅览)的册(次)数越多,读者付出的注意力越多。流通量的不同统计角度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同的管理思想,如表1所示: 笔者在“Googlg”搜索引擎中检索到414条“人均借书”、589条“人均借阅”的相关信息,发现业内已开展了这方面实证性的工作。可以预见,随着图书馆读者数据库的完善,随着“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细化,“某读者(或读者群体
)累计借阅某类或某专题图书n本”的统计必将引起更多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重视,从而使其及时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推行个性化服务。
耗时统计法
读者接受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时间越长,读者付出的注意力越多。付立宏在其给出的“时间效益”的公式中提及了“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时间”,它指的就是“读者接受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时间”或曰“读者在图书馆所耗的时间”。读者利用图书馆查找、阅览文献的时间,有的可能无效,但它是读者对图书馆的关注度、期待度、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图书馆读者注意力资源新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