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定级有标准
过去集币者大多按照《历代古钱图说》列出泉价之贵贱,分辨出珍罕钱品与普通钱品。1983年马定祥先生所著《太平天国钱币》一书,根据钱币的珍贵程度,最先提出评定钱币的“十级制”。1988年汪庆正先生主编《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第一卷》,该书使用五等级划分评定古币。1989年国家文物局编《中国古钱谱》,书内对凡列入珍罕级之钱币,均使用三种不同标号表示。1991年上海博物馆编《简明钱币辞典》,该书使用十五等级划分评定历代古钱银币及铜币。以上四种钱书的评级方法较有代表性。由于评级的标准与方法各有不同,笔者发现同一种钱币被评为不同等级,有的级数差别甚大,令集币者无所适从。
目前正值百花齐放,各自使用不同的评级方法应属暂时性的。我国铸币历史悠久,种类浩瀚,版式繁杂,为求认识它的全貌及其真正价值,将钱币分类评级,使之规范化,实属必要。而鉴别与评定钱币等级,却是一项细致而繁重的工作,从长远来说,有统一的评级标准及同一的尺度,更有利于我国钱币学事业的发展。应根据哪些标准来评估钱币?要划分多少等级才较为合适?笔者不揣学识浅薄,谈谈个人拙见。
评定钱币等级的标准
钱币的评级,应当根据每种钱币质量之优劣和数量之多寡来决定。前者是指它的内涵,具体包括钱币的文物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数量上的多寡是指该钱币当年铸造的数量、近期出土或现今存世的数量。
(一)文物价值:各朝代铸造的钱币,在社会经济领域曾经发挥着不同的效用,有的影响深远,甚具研究价值及历史纪念价值。例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铸行重十二铢的秦半两钱,它是中国货币从多元化走向统一的历史见证;又如各朝代的国号钱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年号钱――东晋李寿的“汉兴”小钱,都有其特定的文物价值;中国货币史上惟一以皇帝像作钱面图案的“四川卢比”银币,揭开晚清铸行“龙洋”银币的序幕;另一种面文铸有干支纪年的新疆“光绪丁未”与“光绪戊申”红钱,又是方孔通宝钱制史上前所未见的新版式。此外,铸有龙纹的西藏“宣统宝藏”银币及铜币――龙图是帝王的象征,是清廷中央政府对西藏行使主权的标志――意义尤其深远。以上仅举数例说明,各朝代铸币都有它不同的文物价值,评定其等级时应给予重视。
(二)观赏价值:历代货币制作有精有粗,形制美观,工艺精湛,钱文书法俊美的钱币甚得人们的喜爱,具有观赏收藏价值。例如制作精整、文字古朴典雅的齐国五字刀“安阳之法化”与“即墨之法化”,其观赏价值高于制作较粗的明字刀。又如以玉筋篆为钱文的北周“布泉”和“五行大布”,还有静帝时期的“永通万国”钱,被人们誉称为北周三大美泉。北宋徽宗之瘦金体,见于“崇宁通宝”、“大观通宝”钱文上,其钱铁划银钩、清秀俊俏的笔法,堪称一绝。这类古钱铸量虽多,但仍不失其欣赏与收藏价值。
(三)经济价值:历代铸钱,按其质地有金、银、铜、铁、铅之分,铜钱中按其不同合金成分,亦有青铜、黄铜、红铜与白铜之别。凡使用稀有币材而制作精好的钱币,其经济价值一般较高。例如王莽的“金错刀”,“一刀”二字阴文,以黄金镶嵌其内,名贵古雅,其价值自然高于“契刀五百”钱。则口金朝的“大定通宝”,白铜质阔缘折二,其价值比小平钱为高;同样十国闽铸“开元通宝”大铜钱,其价值高于同名的大铁钱及大铜钱。影响古泉价值之高低,除币材因素外,还包括铸造数量及现今泉市对该钱币的反应。凡具观赏与收藏
古钱定级有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