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引领未来
“中国梦”引领未来
“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
“中国梦”的提出过程及内涵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实干兴邦,勤劳托起“中国梦”
“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
从国际看,“中国梦”是应对关于中国发展的质疑中国向何处去?
实力此消彼长改变格局: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11月3日文章】题:中国对美国: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2日文章】题:美国的早晨还是
北京的日出
【西班牙《国家报》11月2日文章】题:11月后的世界
“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
关系复杂多变影响全球: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11月3日文章】悉尼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安全问题专家季北慈说:“与美中建立关系以来的任何时期比,我们现在滑向更加对抗性关系的可能性属于最高之一。”
【德国《商报》11月2日文章】西方有关中国的辩论在很有规律地循环——辩论暴露出的更多是我们自身的心理状况而非中国的情况。现在又是如此:中共十八大将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集体。辩论再度升温,背后仍是永恒不变的讨论:中国的崛起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中国会成为西方的伙伴还是对手?中国究竟是温和的祖母还是危险的豺狼?
“中“中国梦”讲话后
【德新社北京3月17日电】题以呼吁实现“中
国梦”结束两会
【法新社北京3月17日电】中今天
发表了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元首的首次讲话,他表示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日本朝日电视台网站3月17日报道在全国人
大闭幕会上的讲话中9次提到“中国梦”,用“中国梦”引
出对未来的期待
“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3月17日报道】在本次全在大会闭幕讲话中表现出对中国
发展方向的自信,说中国几代领导人摸索出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历经考验。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网站3月17日报道】中
实现“中、厉行节约。
套话的主张。
“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
【共同社东京11月29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29
日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发表讲话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30日报道】中共中央总书
记认为,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
国梦,并呼吁党员不要空谈,要实在地努力建设国家,实
现这一梦想。
【香港《南华早报》11月30日文章】题发誓
复兴中华
“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
德国《明镜》周刊此前以“中国梦”为题称,1949
年,中国结束了百年屈辱的历史。近30年来,中国上演了
一出梦幻般的戏剧。中国的现代化已走过了一半的路程。
13亿中国人还在追求更富裕的生活。在国际大舞台上,中
国也在显示他的“肌肉”,经济力量转化为政治优势。
日本作家麻生晴一郎2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
访时表示,对于日本来说,中国国土广阔,也很强大,复
兴后让人担心会根本不把日本放在眼里,不当成对手。所
以与其说日本担心被中国欺负,还不如说我们更担心被中
国无视。
“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
从历史看,“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伟大使命
170多年来,中华民族历经了无数苦难。面对列强的凌辱,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奋斗征程中的坎坷与挫折,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人世遭逢的巨大自然灾难,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一代代的中国人,怀揣着梦想,追逐着梦想,挺直了脊梁,憋足了一股劲,胼手胝足,顽强奋斗,走出苦难,走向辉煌。
“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
早在100多年前,孙中山就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这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开始。
辛亥革命之后,这一观念继续酝酿发展,正式出现“民族复兴”一词。“民族复兴”的概念在抗战时期更被明确地提出。
100多年前,革命先驱孙中山曾梦想“一跃而登中国
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他在《建国方略》中
描绘出的现代中国梦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奋斗。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
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
的脊梁。”—鲁迅
中国梦梦之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