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籍管理工作个人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籍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籍管理工作,规范办学行为,促使学籍管理工作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轨道迈进。作为我们中学学籍管理老师,自己主要工作任务是负责学生学籍管理,新生入学学籍管理,学生学籍异动管理,学生考试安排,考试成绩质量分析及其它教务管理事宜等,今年以来,在学校领导对自己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下,特别是分管领导教学的杨校长的具体指导下,自己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创新理念,加强管理,取得了一定工作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认识,充分认识加强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基本的教育管理制度,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要的日常工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学籍管理工作日趋复杂,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建立科学、健全、标准统一的学籍信息电子化管理是基础教育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改进学生管理模式,做好学籍管理工作,提高学籍管理效率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因此,自己深刻认识到。必须高度重视自己所担负的学籍管理工作,认真学习省、市下发的相关文件和规定,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执行力,精益求精,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采取简洁化、细致化、便民化、感情化的服务方式,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将中学籍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我们教育界通行的学籍信息化管理,就是一种依靠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先进的电子化、网络化软、硬设备为平台,以教育人本思想为理念,以提高学籍管理效率为目的的学籍管理新机制、新模式。它的出现、应用与不断成熟完善,极大地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使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地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就我们学校应用而言,学籍管理信息化的意义与作用也是显著的,其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学校内部管理、教育监督三个方面。所以,自己要不辱使命,尽职尽责,把本职工作做好。
二、强化素质,适应现代化学籍管理工作的需求
本人从事专职学籍管理工作已有六年,来我们学校将近三年时间。在我接手之前,学籍管理员不够稳定,先是由代课老师兼任,再就是在我之前的一位老教师管理,因她不会电脑操作不久也辞职了。自己接手此项工作的时候,学籍档案是很不完善的,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整理和填充,使学籍档案管理逐步走向信息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由于学籍管理已经实现信息化管理,和传统的装牛皮纸档案,填花名册等方式,已经产生大的改变,可以说学籍信息化管理是一项任务繁重且手段现代化的系统工作,它需要各级有一定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意识的工作人员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为了现代化学籍管理工作需求,增强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自己开始利用各种时间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理论。积极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档案管理人员及相关学籍管理工作进行专门操作技术培训,对学籍信息化管理的相关规定与管理行为规范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培训中深入学习了学籍管理信息化的意义与作用,使自己应用管理信息化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从根本上,摆脱传统观念束缚,形成与学籍信息化管理相辅的意识品质。
三、强化制度,按学校学籍管理工作制度办事
在学校领导指导下,建立和完善了学籍管理工作制度。制定中规定:一是新生均按市教育局当年的招生规定入学;二是新学年开学后教务处
学籍管理工作个人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