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成——李文工作室研修简报第三期
本期导航
研修寄语研修动态
精选论文论坛点击
稻花飘香,蛙鸣鸟语。转眼间,化成——李文工作室“有效的作文教学”主题研修即将驶入成功的彼岸。因为研修,老师的活力激情也随之被点燃了,虽然网络不给力,网页打不开,资料传不上去,发生错误……但从导师到辅导员老师到每位学员,个个都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研修是一个学台,研修是一个反思与提高的途径。在研修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方法与策略,还有朋友间最真挚、最难忘的友情。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借助工作室这方小小平台,用智慧和勤奋使自己成为一名有价值的老师。老师们,保持工作的热情吧,让我们用文字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探索作文教学的规律,追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去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份欣喜与快乐!
研修动态
“有效的作文教学”主题研修即将结束,目前为止参与我室研修的学员已达521人,学员已上传221篇研修心得,88篇教学案例、设计,64篇主题论文,57篇研修博客,176篇学习资源,47篇研修成果。在我室组织的两次主题论坛活动中,老师参与热情也极高,对主题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回贴已达209个,对主题二“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指什么?怎样才能实现作文的有效性?”回贴已达115个。欢迎各位老师踊跃发贴。
浅谈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上传:徐青华更新:2012-5-8 14:58:1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这个重头戏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归根结底应该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写话(习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学生的材料与学生的知识相联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写作的题材应以学生所熟悉的所理解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为主。这样,学生写作时才有话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了素材,就不会说空话;有了感受,就不会说假话;有了认识,就不会套话连篇;有了思考,就不会人云亦云了。
一、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 实质上,所有作文都离不开想象,可见,以想象作文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提高至关重要。如何激发练笔的积极性,加强学法指导,提高中年级学生?“引”是关键。将“要我练”,引为“我要练”。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布置作文练笔,还要规定作文的字数,可见并不是“我”要习作。我们要从兴趣引导入手,将“要我练笔”引为“我要练笔”。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习作兴趣呢?1、创设情境法,2、体验生活法,3、分数刺激法等,如《活化石》一课学完后,学生提起笔来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原因是他们平时缺乏感受,感受不新,印象不深。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动画创设情境法,目睹它们的由来,对自然界的贡献……从声、像多方面感染学生。这样,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可受到较好的效果。
精选论文
二、将生活引入作文 我们要转变只有作文课才是教学生作文的途径,平时要有训练,积累素材,拓展为向生活学作文的习惯。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生活即课堂”的观念,要留心观察,积累素材,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想象习作的自我训练,方法很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亲眼看,看得细致 生活是时要做有心人,亲眼看,看到细致,才能积累素材,为想象习作打下伏笔。除了认真细致地看实物,还可看有关图片、录像等展开想象训练。 2、亲耳听,听得入迷 不同的物体因其固有频率的不同,会发出不同的响声,不同响声隐含着不同的故事,伴随着不同的情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被束缚了手脚,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将写作视为畏途这种局面必须迅速改变。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要特别强调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兴趣上,让孩子原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对此,前人已有大量精彩的论述。他们认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习作《我的
邹城兖矿第一小学语文研修简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