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挣钱有诀窍?
在文稿代理人的操作下,贾平凹的作品与市场紧密接轨,不怕“屈驾”,不惜一稿多投,以争取更多利润。这也许是市场经济规律“逼”出来的。然而,再看看一些知名度并不很高的“写手们”,他们写新闻、写随笔、写小品,每年所获也相当可观:少则数千元,多则十几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投稿的技巧(少数人是伎俩)也是形形色色,颇堪玩味。
写着写着钱就来了
考察带有原始积累特征的“写手”,大概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苏北某小镇一位通讯员写了篇冬天如何贮藏大白菜的稿子,打印数百份,投向全国各地的县级广播站,最低的稿费5毛钱,最高的4元。一篇小稿一下子收入几百元。这在当时的确是够诱人的。这位通讯员后来干脆买了台打字机,全家上阵,专门通过剪报整理、改写知识小品。一家人,有的写稿,有的打印,有的邮寄。当时还是“邮资总付”,成本更低。有时一寄一小麻袋,邮局很有意见,他们就到邮局帮忙分拣。
这件事情越传越远。那时机关文秘人员上班还是“一张报纸一杯茶”,于是附近几个县(市)机关的笔杆子们脑子活动开了,他们手头有素材,有时间,还有打印、邮寄条件,于是一批“写手”应运而生。记者近年曾与北京、湖北、湖南、广东、浙江等地报刊编辑有过多次接触,他们一提到这一带的作者,无不惊呼稿子多。在商品经济还不够发达的地区,源源不断的稿费单,确使这些“写手”们的日子滋润起来。据了解,这一带的“写手”,最高的年收入约为6万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真正高收入的“写手”仍然出在商品经济和文化相对发达的城市。春节前,笔者遇到一位同行,他介绍说,苏南某新闻单位的一位“写手”对外投稿的年收入有十几万元,同事曾看见他有一天拿到二、三千元的稿费单。据了解,此人以写影视方面的新闻和评论为主。目前文化娱乐圈的“星闻”需求量特别大,这位“老记”从事这方面的写作已有十几年,深谙其中“秘诀”,文字“跳”、标题“俏”,而且各报老小编辑已经混熟。据说,山东济南也有一位专事娱乐圈新闻的高产记者,一般的省、市报副刊编辑都知道他们的大名。这些人都有三四个笔名,轮番使用。有时编辑觉得某组稿件缺点儿什么,还特地来电话约稿。
既然如此,这些人为何不辞职专干这一行呢?这你就想错啦,他们非常需要这个岗位,一是可以参与各种活动,广交朋友,耳听八方;二是新闻单位的稿件出去有可信度,“品牌”也是财富啊?!
写向市场各有招数
不论是有头衔的“作家”,还是江湖上的“写手”,文章虽有高下、文野之分,但谁要想争取更多的效益,还得面向市场,在操作上开动脑筋。贾平凹的《今年是龙年》多家刊发后,记者特地打电话到长安书院了解情况。文稿代理人鲁风不在,另一位姓管的先生与记者进行了交谈。
据了解,该书院除贾平凹外,还代理高建群等50多个作家的文稿,《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的文稿代理正在商谈之中。管先生介绍,目前他们代理的只是作家的部分文稿,利润分配一般在二八至五五之间,即代理人可获得文稿利润的20%至50%,这要看与作家的影响力和双方商谈签订的合同情况。他说他自己的一篇《中试飞员事迹的短篇报告文学),交给西安另一家书院代理,总稿费挣了五六千。贾平凹这样的作家稿酬当然更丰厚了。由于“陕军”实力强劲,沈阳一家报社出于报业竞争的需要,曾提出买断该书院签约作家在东北的首家发表权,即这些作家的稿件必
写稿挣钱有诀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