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阻滞术
威海市经区医院疼痛科
应用解剖
臂丛神经由颈5~8和胸1脊神经的前支组成。组成臂丛的各脊神经在颈部前、中斜肌间隙内向外、下行走,并规律地反复编织后形成三束。颈5~6的前支合为上干,颈7自成中干,颈8与胸1合成下干。三条神经干伴锁骨下动脉穿过前、中斜角肌间隙,从下缘穿出,向前、向外、向下方伸展。到锁骨后每干在分为前后二股,通过第1肋和锁骨中点,经腋顶部入腋窝。在腋部,中下干的前股合成为外侧束,上干的前股自成内侧束,三干的后股汇为后束,最后分别延续为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并发出分支到肩关节、臂、前臂及手部,支配上肢绝大部分的感觉和运动。临床上行臂丛神经阻滞术时,常在臂丛神经走行集中且表浅的前中斜角肌间隙、第1肋骨上和腋窝顶等部位进行。
操作方法:
肌间沟阻滞法(又称为斜角肌间沟接近法)
体位:患者仰卧去枕,头略向后仰,转向对侧45°。
穿刺点:将阻滞侧胸锁乳突肌自乳突至胸锁关节全长三等分,再将同侧锁骨全长三等分,自胸锁乳突肌中、下1/3交点至锁骨中、外1/3交点画一连线N。嘱患者在保持头侧位的前提下,做抬头努力。显露胸锁乳突肌锁骨头,沿此肌外缘向后外侧触摸,可触及一条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近似平行的细长肌肉,此即前斜角肌。沿前斜角肌的外后缘做一标线A。向后外侧触摸为一下宽上尖的三角形空虚间隙,沿此肌前缘做一标线B。中间的三角形空虚间隙即为斜角肌间沟,沿此肌间沟向下触摸常可触及一由外下斜向内上的细长带状肌肉为肩胛舌骨肌下腹,做标记线C。至此,前中斜角肌间沟阻滞穿刺点即为ABC三线区域内与N线的相交点。选此穿刺点的优点在于极少损伤胸膜顶和锁骨下血管。
操作方法
方法:常规皮肤消毒,术者面向患者立于患者颈肩之间。一手持穿刺针,一手示指尖探触肌间沟,并推开颈外静脉。穿刺针于穿刺点垂直刺入,向内向下略向后针尖指向对侧腋窝方向进针,穿过筋膜出现突破感后少许进针常出现同侧上肢放射痛。固定针头,~,回吸无异常后注入治疗液20~30ml。如以颈肩部麻醉为主,则在注药时压迫肌间沟下部,使药液向上扩散;如以上肢及尺神经麻醉为主,则在注药同时压迫肌间沟上部,使药液向下扩散。
操作方法
腋路阻滞法(又称腋窝内接近法)
体位:患者仰卧,头偏向对侧,阻滞侧上肢外展90°屈肘,手背贴床,呈英式军礼状,或将手至于枕下。
穿刺点:腋窝部,可摸到的动脉搏动最高位处。
方法:皮肤常规消毒,术者左示指、中指并拢,按在腋动脉上以做指示,右手持注射针头于二指之间、动脉旁为穿刺点。以与动脉呈20°夹角斜向腋顶方向刺入,缓慢进针直至出现破纸样的落空感。如松开把持的针头,可见被针干放大的动脉搏动。若此时患者诉穿刺侧上肢出现异感则更确定为针入腋鞘。固定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无血,即可注入治疗药液30~35ml。拔出针头后,左手示指、中指自穿刺点下方向上方按压穿刺点下方于肱骨干上,迅即回收上臂于体侧。以助药液沿腋鞘向上扩散。
适应证
急性上肢创伤、骨折、
臂丛神经阻滞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